杨旭: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建筑



图片


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建筑,

如何接近它,

如何进入它,

如何使用它。


图片




杨旭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执行总建筑师、副总经理





01

成为建筑师的历程中

3件最重要的事

STORY

-



 杨旭:


第一件事

在八九十年代,资讯没有现在发达,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报考建筑学专业之前,并不了解建筑设计是什么,也不了解建筑师做什么。而我的父母当时是从事工业美术行业,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有绘画的习惯和爱好,所以要创造一件物体,对我来说是一种比较常态化的习惯。


父母他们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从事室内设计,他们可能是较早一批绘制效果图的设计师,从那个时候我就隐约对建筑有了大致的概念,所以父母的从事经历对我来说影响还蛮大。



第二件事

我表哥是1988年在同济大学读城市规划专业,他经常带回来很多资料和分享很多知识。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就大概了解建筑学是怎么一回事。


因为城市规划和建筑学在低年级的时候很多专业课程是相同的。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意识到建筑设计对我来说比较重要,也深感兴趣。所以在专业选择中,建筑设计是我唯一的选择。


第三件事

毕业后跟随孟建民院士工作了20年,现在回想当年这个选择实在是太幸运了。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在上一份实习工作结束之后,我来到了孟院士的工作室。孟院士的工作方法、态度和为人,以及他对专业的追求,感染了当时我们几位年轻的同事,最后我们都留下来,并一起工作了20多年。





02

工作中您是一个怎样的人?

CHARACTER

-



 杨旭:


我是处女座,对自己要求比较苛刻,追求完美,会非常在意细节,达不到标准就很纠结。这种性格在工作中会给同事、伙伴带来很多不必要的一些压力。例如,建筑师经常去汇报述标,要布置述标现场。模型和展板该如何去展陈,对于业主和评委来说并不在意,但对我们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了保险起见,每次我都会一遍遍的检查所有的物件。每次现场布置,也会做得非常的细致,以致于业主方的工作人员经常误会我们别有企图。


我很包容自己这种性格,孟院士经常说建筑师就是不断的追求完美。孟院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校训是“止于至善”,大致意思是不断追求完美,这样的性格会使我们的工作不断向上走。





03

有没有哪一刻

顿悟了设计的本质?

ESSENCE

-



 杨旭:


都说建筑师生涯是从40岁才开始,但近年来建筑师达到成熟阶段的年龄提早了,因为大家所从事的领域和类型不太一样了。大量的建筑师开始独立创立小型事务所,承接很多在大型建筑设计之外的项目,比如小型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咖啡馆、餐厅的设计。所以他们的从业年龄和实践年龄都大为降低。但相对于我们在一家有4000人的大型设计企业中工作,往往要从事的是很多大型工程项目,年龄和阅历对团队和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我觉得自己还没有顿悟到设计的本质,还在逐渐的去感知。孟院士在指导我们设计时曾说过:“建筑设计其实是无中生有。”我特别在意场地的现场感,我看场地的时候其实拍照并不多,也不太会去回看在现场拍的照片。在现场,我会在脑海中构想,未来的建筑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我在现场会有很多这样的思考,所以场地的空间构想一直对我很重要。


建筑师在职业生涯中会一点一点地积累很多小的感受,最后也许会汇聚成大的感悟。这些是来自于对人的感知的一种关注,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这座建筑,如何接近它,如何进入,如何去使用,我觉得这很重要。





04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未来的应用,

AI在未来是否有可能取代建筑设计师

THINKING

-



 杨旭:


从历史上来看,建筑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职业。在相对漫长的数千年的人类营建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这些新的技术在不断的迭代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深刻的改变。但新技术一直没有取代建筑师的角色


从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来看,我认为它可能会取代大部分传统建筑师的工作角色,很多重复性或者是基础性的工作是一定会被取代的。如果我们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建筑师这个职业可能真的就是要走下坡路了。


建筑师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很重要,如何在新的时代,新的技术下找到建筑师自己发力的点更为重要。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包括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会再次助推建筑师对工作的判断,所以我不太认同AI只是一个工具的观点。首先要对工具有了解,有充分的掌握,才能更好的运用。第二,正是由于新技术的运用,才可能激发一些新的路径,这并不是建筑师所熟悉和了解的。





05

让您印象深刻的项目

PROJECT

-



 杨旭:


两年前有机会配合孟院士完成了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建筑面积不大,地上地下加起来只有4万平米。这个项目在疫情期间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从设计定案、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现场施工,大概不到十个月,这是最近几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项目。以往总是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反复的对比。但这次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面对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工程问题,要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的判断,而且确保判断要具有很高水准,不允许出错。

▲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


该项目负责人是孟院士,虽然在孟院士的统一统筹下,很多的工作都在稳妥推进之中,但我在项目工作中的压力还是非常大。高峰时期,我们大概有30多人驻场解决工程中的设计问题以及项目协调问题。那一刻能感受到建筑师的职业背负着很大的责任,不仅要确保这十个月能如期完成,并且是一个高品质的建筑,还要确保这栋建筑在未来的10年、20年更久的时间内,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06

建筑师普遍都很喜欢旅行,

分享一次记忆深刻的旅行

TRAVEL

-



 杨旭:


旅行对于建筑师来说太重要了。很多建筑在屏幕上或书本中看,和实际的感受完全不同,那种空间上带来的震撼是平面上感知不到的。


有一年实地参观建筑师的神——柯布西耶的一系列建筑,同行接近20多位设计行业者,包括建筑师、摄影家、室内设计师和园林设计师。开始在巴黎和周边地区,看了很多柯布西耶早期设计的建筑,作品很棒但似乎没有超过大家心中预期。后来参观朗香教堂的时候,所有人都被建筑震撼到,大家各自怀着朝圣的心情去参观那栋建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空间去体会感知,感叹在那时的年代,就能设计出如此杰出的作品。


▲参观朗香教堂


所以旅行对于建筑师而言非常重要。对于柯布西耶、安藤忠雄等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作品的现场考察,对我在日后的创作和实践过程中影响深远。





07

在您的兴趣爱好里,

分享一个您觉得最重要的

HOBBY

-



 杨旭:


最近两年最大爱好就是和孩子们一起钓鱼。深圳是一个海洋性的城市,尤其是东部地区大鹏半岛有非常好的海洋资源。


我曾思考过钓鱼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是身体与思想上的放空。当聚焦在一件事情上时,两只手在鱼竿和鱼轮上,没有第三只手可以碰手机。其实就切断了你和日常工作的联系,会使得你有一两个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不与工作中的人联系,从而彻底让身心得到放松。





08

关于设计的反思

RETHINK

-



 杨旭:


现在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后疫情时代,这两年疫情对我们的世界和生活有着太大的影响,但放在一个更长的历史中,到底它是什么?现在我们还并不了解。我觉得有两种倾向,有一些团队确实在真正思考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对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还有一些觉得更多的是从产品和商业的角度,在给设计寻找噱头。


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对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对建筑以及城市的需求会有不小的改变,包括对公众的交往空间,独立的个体空间,可能和以往都会不一样。但这种改变,在今天很难做出精准判断。疫情后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这个世界中的人对城市对建筑有什么新的需求,这些思考对设计企业,对建筑师将有深远的影响。





- end -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变化的气候对我们的人居和因忽视而恶化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我们致力于推进寻求更大利益的公共政策,并为所有人培育更强大、更可持续的人居和繁荣、公平的社会。


「阿尔法建筑大会」为了更好的建筑,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杨旭;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建筑
展会名称:阿尔法建筑大会 内容:建筑展建筑设计展 时间:2022.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