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挺:商业性、传播性、社会性的城市更新

俞挺:商业性、传播性、社会性的城市更新




如果以复杂系统观察事件,

就会不自觉的对传统古典的

保守哲学、机械的本体论、

形而上论,以及决定论产生怀疑

我并不觉得这能够

成为创作的角度,

当思维帮助发生改变以后,

看事件的角度就会

跟别人不太一样,

不太一样的就能帮助你去创新





俞挺

Wutopia Lab创始人



生活家>建筑师?

-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法都不同




您的身份介绍的顺序是生活家、建筑师、美食家、专栏作家,想听您解释一下为什么把生活家排在第一位?


 俞挺:

虽然建筑师的职业给我带来了成就感,但是对于我建筑学的教育以及在实践过程当中我接触到的建筑评论以及建筑理论,我对建筑师的职业一直是有困惑的。


我最重要的改变是这几年,家人遇到残疾的问题,甚至自己也遇到需要辅助工具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的建筑学所面对的人是抽象的,不真实的,也不多样性的


在这个意识之前,我作为职业建筑师的生活角色和在日常当中享受生活的角色是分开的,当你遇到身体上挑战会注意到两个角色需要合一,才发现生活其实非常丰富,非常多元,非常的不一样。每个人的观点和角度都不一样,一个一米五和一个两米的人看世界的方法都不太相同



以前觉得生活就是生活,建筑就是建筑。现在发现生活给了我许许多多的灵感,不同人的生活给了我不同的灵感,让我重新思考建筑师这个角色,从而提升建筑师在社会领域里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能力,所以我今年第一次将生活家的头衔放在建筑师前,可能未来我还会把专栏作家放在建筑师前,因为我觉得建筑师这个角色需要扩大。


不仅仅是满足于所谓的书斋里的改变世界,或者说是满足于现实生活当中服务好甲方的幻觉,而是真正的能够去面对我们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他们真实的需求以及他们千奇百怪的梦想。




我的出现变成

了一种异类

-魔幻现实主义&全球本地化


Wutopia Lab 团队合影


Wutopia Lab今年成立十年了,您现在会怎么介绍您的公司?


 俞挺:

我创立事务所的初期,我会用复杂系统的思维方式以上海性和生活性介入原点。复杂系统是我在2008年英国留学的时候接触到的新的思维方法,跟之前我很感兴趣的混沌学说是一个升级,里面有许许多多观点改变了我对建筑学认知。


俞挺在英国留学时期的照片


建筑学不应该是机械的,如果以复杂系统作为观察事件的新方式,就会不自觉的对传统古典的保守哲学,机械的本体论,形而上论以及决定论产生怀疑,我并不觉得这能够成为创作的角度。当思维发生改变以后看事件的角度就会跟别人不太一样,不一样的就能帮助你去创新。


2013年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是个特别优秀的建筑师,但是似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或者说普通民众的爱好,我只能孤芳自赏。周榕老师对我说:“俞挺你知道我对你的印象不是你的作品,是你。我一想到上海人脑海当中第一个就是俞挺,但你的建筑并没有让我觉得有上海的味道。如果把上海性作为俞挺的特征,植入到你的设计当中,可能就会创造出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路。”


Wutopia Lab 公司环境


建筑师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游戏,上海性和创新的形式之间好像没有捷径。我跟上海另外一个著名建筑师庄慎老师去汇报方案,庄慎老师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俞挺你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如果要讲到小清新,俞挺讲的再像小清新也不是你内心当中所要讲的,我们还是觉得你是装的“我问庄老师我身上最强大的特点是什么?他说是生活性。


我想上海性当中有非常强大的生活性,上海性跟中国其他地方性不一样的地方是对于生活有一种有趣的理解。


 俞挺分享美食


我们建筑学世界复杂系统,有一个思考工具叫分类,研究不同问题可以临时划分不同系统,要有不同的分类,用这个思维去看中国建筑界的时候,会发现中国建筑界有非常强大的同质性。


我们就中国建筑师的材料理解作为研究,中国的建筑师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材料装饰主义者,还有一类追求材料的真实性。当把两类合成一类时他们都是建筑师的建筑,从它跳出来的时候,会发现我为什么一定要屈从于闪闪发光的或者像修道院的建筑形式,我可以采用第三种,大胆地用彩色,大胆地用自然光,可以用些闪闪的,也可以不用,大家所期盼的上海性和生活性就从中产生,可是由于中国建筑界都是两大类或者都是一类,我的出现会变成一种异类。



 Wutopia lab 事务所简介


有评论会说国内建筑都挺现实主义,我的东西有点超现实主义,不太真实,我在想我的东西是真实的,因为是我喜欢的,是我想要的东西,当时我正好重新再读《百年孤独》,有一个灵感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学说魔幻现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进行感情变形夸张,它让我去了解,我们日常所见现实背后可能被忽略的东西。


我们因为习惯了现实主义。所以他们看到我跟现实主义不一样的东西,就认为我是超现实主义。但事实上,我是对他们的现实主义做了一次巨大的改写、夸张和变形,它本质还是现代主义,帮助我去理解以前思维方式下内卷而忽略的许许多多有趣的东西,我于是定义我的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


当我发现我的作品无论放在小的街角还是室内,都能够激起普通民众或者所谓知识精英,他们对原来世界的新看法,甚至他们会觉得生活由此得到改变。我们努力在创造不一样的东西,不是神圣的奇迹,只是日常的惊喜,我们把它定义为日常奇迹。



“全球本地化”是来自于人文主义美食作家伟大厨师阿兰·杜卡斯(Alain Ducasse) 作品中的概念,他秉持的是全球本土化的原则注意到本地的特点和特色,把它用一个大家都能够理解的共同手段呈现出来,使世界各地不同的人都能欣赏在地性的东西


我并不想把上海性和生活性固化成一个可见的化石,我希望把它抽象出一个可以为非上海人,非中国人都可以接受或者理解或与之感叹的东西。


就此Wutopia Lab是一个以魔幻现实主义创造日常奇迹的全球本地化先锋建筑事务所以复杂系统为基础,以上海性和生活性记录为原点。


网红≈轻浮?


等待别人的评价是一种负担-



您们现在的作品已经不只在上海地区,在福建、广东都有,他们接受的设计并把它落成说明他们是认同的。能这么理解吗?


 俞挺:

我觉得建筑师的标签化是非常可怕的,想到扎哈好像扎哈只能做那种东西,一想到Frank Gary就是这样,最后所有伟大的建筑师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者。


广东人热爱生活的方式和上海人热爱生活方式不一样。文化人类学能帮助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以这种生活方式来表达热爱生活,就此能够达到我理解广东人、福建人和上海之间的共性,我要做的是基于这个共性基础上贡献出大家都能理解的形式。


您怎么理解网红建筑师的标签?


 俞挺:

建筑师不要去给自己有太大的负担,第一个负担是等待别人的评价,我觉得这个负担特别重,我遇到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他既想红,又怕红了以后被一些他认为非常值得尊敬的前辈们,批评为走了一条媚俗轻浮的道路,我们很容易把网红约等于媚俗轻浮


有一天同济大学的王伟强教授来做客说:“俞挺,我觉得你是一个特别的网红建筑师”。我说我被网红建筑师这个帽子扣得好辛苦,你居然说我特别。他说他观察过我不是为了猜测市场的需求而创作,他认为我不同的建筑呈现背后有非常成熟的思考。


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我一直推动建筑学和社会学的进步,当我拥有了一种新的观念的时候,我对建筑学的看法都会不太一样。第二个是当我对社会学的理解不太一样的时候,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帮助我重新了解人和事的时候我会看出原来做设计不具有的角度和观点而形成一个新的策略。


因为我用了新的社会学角度和观点,又在建筑学的基础上做了自己的大或者小的创新,自然会被媒体所关注当我把现有的建筑学不管是明星的还是商业的,我提炼出所谓的现实主义,走出不一样的道路的时候,自然就会被别人关注到。


这种关注和现在小年轻想要的其实是不太一样的,当有新观点的时候能够解决或者发现问题,再用建筑学的手段改变或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是新问题,要用建筑学去解决的方法有可能是一个新方法,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形式。


正因为我们以前都是大家常见的现实主义建筑师,我只要做一点点不一样,别人会印象深刻。




上海历史博物馆

·满坡栗咖啡

BUILT(已建)

-具有上海特质的社交咖啡馆


想请您介绍一下BBU的三个作品


上海历史博物馆西楼原来是赛马会的马厩,它是一个文物,是不能移动的。室内能动的地方也不多,内环境不大。其次它外立面不能动,它是高窗,不想让人看到里面,所有窗都是用磨砂玻璃,看不到外面的风景,这是有难度的挑战之一。


上海历史博物馆咖啡厅 改造前


要做成什么样的咖啡馆,我的想法是基于两点,第一点上海是咖啡之城,有4800多家咖啡馆,可能现在还超过了这个数量,可以发现这些咖啡馆里面有当代的日式咖啡、韩式咖啡、美式咖啡、流行咖啡等等,甚至还有越南的咖啡。但是上海没有本地的咖啡馆,即便去找上海本地的咖啡馆,都会受这些流行因素的影响。


上海历史博物馆咖啡厅 改造前


第二点因为我是上海人,我当然知道上海博物馆离得最近的地方是人民广场,中式的广场给大家的概念是聚会的,欧式的广场是放松的,可以在那里喝咖啡,晒太阳,弹吉他,跳舞,它是社交性的。


上海历史博物馆咖啡厅 改造后


如果回到百年以前,上海咖啡馆刚刚诞生的时候,它也是可以社交、跳舞、吃饭的。社交性是上海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地方,现在所有的咖啡馆都少了这种社交性。如果我能够创造一个空间把上海的社交性、咖啡的社交性表达起来那多好,既然在人民广场旁边,为什么不在室内造一个有社交性的欧式广场,把它抽象化来承载上海性。


上海历史博物馆咖啡厅 改造后


因为建筑立面不能动,限制了向外的风景,我把建筑内立面看成外立面,把向心力向到室内。当中拔不掉的那根柱子我把它变成在欧洲广场上常见的纪念碑加喷水池,把周围的一圈变成拱廊,借用了欧洲常见的小广场形式,把它抽象放在上海,因为上海是一个中西交融的城市,它可以接受这种植入。


上海历史博物馆咖啡厅 改造后


广场本身有柱廊,有许愿池、阳台、还有大台阶和舞台,生活性和社交性就能产生,由于房子是刀把型,广场是方形的,把刀把型看成是室内,咖啡馆进去的空间看成柱廊,通过柱廊进到一个室内,再来到一个室内的室外,这个设计就完成了。


上海历史博物馆咖啡厅 改造后



天物空间

航海机械博物馆

BEING BUILT(在建)

全金属博物馆-


我接到航海博物馆案子的时候,业主已经请了一个非常棒的建筑师,把整个园区规划设计好,业主的好朋友他觉得这些东西虽然设计的好,但无法让人注意到,所以就请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去改。


航海机械博物馆改造前


项目要有话语术,因为不仅要让业主满意,还要让出租给业主的国企航海机械厂认可,我就挑没设计的点正好七个。而北斗七星以前是在航海中目测的东西,“七”正好把北斗七星和这些点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话语术


航海机械博物馆改造前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努力且优秀有留日背景的建筑师,他每个细部都过得非常认真,他每个东西都在做设计,我觉得他在over design,呈现的过分复杂。他能想到复杂的地方是什么,我就要简单、单纯。


航海机械博物馆改造后


博物馆原先是个车棚,我把车棚的拱廊保留下来。航海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是造船。造船的特点是造龙骨,造完龙骨覆上钢板。它跟造房子有一点点相似又有点不相似,所以我把这个航海机械博物馆做成了一个单纯的全金属的博物馆。


航海机械博物馆改造中


船是全金属的,整个博物馆我没有用其他的建筑材料,用的全是金属铜板或仿铜铝板,把钢结构作为龙骨并且做完以后,正面覆了一层铜板背面混合覆了层铝板,把它做成了一个完整的full metal的全金属博物馆


航海机械博物馆改造方案


我做了一切的减法,让整个空间做到最大最干净最简单,而不去塑造复杂多样性的东西。旁边的复杂多样使整个园区存在了一种因为单纯的拱和金属创造日常的神圣


航海机械博物馆改造方案


在一个大家判断设计的很好的细腻的工业园区里面,见到了用造船思路创造的一个全金属的,具有神圣性并能够激起原厂址回忆的航海机械博物馆。其实它本身是个多功能复合体,它可以喝咖啡、看书和表演。


博物馆目前已落成,点击图片阅览详细信息



深圳之环

UNBEUILT(未建)

-商业性、传播性、社会性


我们工作室从来没有释放出任何一个未建成项目,这是第一次,我希望它背后的思考能作为一个城市更新的特别思路呈现给大家。如果能推动这个项目死而复生是非常好的。或者在其他地方重生也是非常好的。


深圳东门商业区现状


深圳东门商业区是小产权分割,有几千个小产权的商家,政府只是占据项目的公共空间,即便是在街道进行改建要改它的立面,就要得到整条街道的小业主都认可才可行,只要有一个人不爽,这件事情就做不到,这是东门城市更新最大的问题。


深圳东门商业区改造效果图


如果只改街道,其实花钱进去也是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东门的小业主不进行改变的话,这里的商业形态会越来越差,改的越好也是没有任何作用,这是无解的。当时我的团队来做方案的时候,也是按照任务书改街道、改立面,创造一个好听的名字等等,我看了三天完全不满意团队的方案。


深圳之环效果图


我们总会进入一个思维的陷阱,因为我们要做街道更新,所以我们要做铺地,然后我们就要找一个理由,因为我们要做街道提升,所以我们要改地面,因为改地面要受到许多人的掣肘,所以又要做一个样板段或者要怎么样。所有的工作都是见招拆招,在这个过程当中会非常痛苦。


深圳之效果图


国家规定空中是属于国家的,如果回避地面的问题,在空中做一个能够将所有屋顶联系起来巨大的环廊,所有的柱子都落在公共空间上,不跟任何小业主发生关系,既解决了消防问题也不占容积率,把它做成一个巨大的景观构筑,不使这块地产生新的容积率和新的建筑。


深圳之效果图


它是一个巨大的桥可以产生很多内容,可以跑步、观景等等,有许许多多的内容可以产生。小红书有一种群体叫城市探索者Urban Explorer,他们会去寻找有趣的地方,并带动别人对这个地方的关注。


当这些人来到新的东门产生消费会改变东门原来的消费结构,再去改变地面层的景观,首层和顶层的经济也会发生改变


深圳之效果图


这是完全出于商业行为、传播学行为以及社会性行为最后产生的一个建筑解决方案。它不是空想,它是分析过的,在大家都想不到的角度用一揽子解决的方法。


用全深圳人的好奇或全中国人的好奇去改变这块地的属性,而不是让它属于福田区还是什么区的问题。是合理可接受的,这也是当时各层领导,包括规划院的大师们,都觉得可以推行和实施的原因,不是凭空的空想,是谋定而动的一击。




关于BBU

What is BBU?


2006年由一群建筑师发起/参与了【首届南中国青年建筑师展】,他们以BBU(已建built、在建being built、未建unbuilt)的形式参展,一群老友在这里分享作品与人生。


2023年阿尔法建筑大会以【可持续的城市更新】为主题策展,针对城市中的老旧社区,历史街区、城中村、旧商业区、城市公园、片区规划等改造问题,9位建筑师/规划师朋友参与展览与沙龙。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变化的气候对我们的人居和因忽视而恶化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我们致力于推进寻求更大利益的公共政策,并为所有人培育更强大、更可持续的人居和繁荣、公平的社会。


每年有200+建筑师、幕墙设计师、创新材料企业来到这里分享全球新项目、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在这场旅程中,我们期待你能看见思想的碰撞,你能拥有动容的时刻,你能享受老友的欢聚。


【阿尔法建筑大会】,为了更好的建筑,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城市更新
展会名称:阿尔法建筑大会 内容:建筑展建筑设计展 时间:2022.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