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朝晖×杨晓川×α大会 | 建筑师的一个生存状态永远是在已建在建未建


展览概况


展览名称:阿尔法建筑大会

展览主题:X并生

展览时间:2022年3月11-13日

展览地点:广州·南丰国际会展中心




专题策展@2022BBU

已建built+在建being built+未建unbuilt



2022BBU展,20位老友,15年作品与人生!

你将看到自己未来成功的样子!



15年前

有29位建筑师参加了首届南中国青年建筑师展

(2006BBU)

15年后,我们再次以BBU为主题邀请他们参展

他们中,有人去世、有人退休

有人移民、有人转行……

仍有20位当年的参展建筑师参展

让我们“读”他们的作品

听他们的人生故事,看他们再次聚会



阿尔法建筑大会

将分19期介绍2022BBU展参展建筑师



2022BBU参展建筑师


汤朝晖+杨晓川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T+Y Studio-汤朝晖+杨晓川工作室
汤朝晖:副院长、T+Y Studio主持人

杨晓川:副总建筑师、T+Y Studio主持人


汤朝晖


汤朝晖,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建设科技委建筑与规划专业专家、广州市消防审核专家库专家、《南方建筑》编辑部成员。

2003年7月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7月获批准招收博士研究生。2006年获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18年获得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2020年获广州市社区设计师突出贡献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建筑设计与理论、建筑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在教育建筑、文化建筑、交通建筑、超高层建筑、大学校园及特殊教育学校的规划设计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先后获得包括国家金奖、银奖以及省部级优秀设计奖项等设计奖60多项,发表了数十篇相关的建筑实践与理论的科技论文;2015年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特殊教育学校专篇;2018年起陆续出版专著《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山水画与岭南园林的空间造境》、《传统村落及其建筑空间的保护与发展-“梅山文化”影响下的湘中传统村落》、《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1999年入选由中法两国政府联合组织的“50名中国建筑师留学法国”学术交流计划,在巴黎赛纳建筑学院学习。对欧洲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有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及较全面的理解。目前主持的建筑工作室,以新锐与具挑战性的建筑为主要工作内容,与国外建筑师建立有良好的学术联系,有接触与了解国内外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资讯的机会。


杨晓川


杨晓川,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建筑师 、汤+杨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工、硕士导师、兼任广州市建设科技委建筑与规划专业专家、广东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正高)评委、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技术专家委员。

2005年7月批准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06年入选第12届亚洲建协大会会刊《中国青年建筑师188》,2006年入选首届南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首卷),2009年入选《中国当代优秀青年建筑师》。2018年获广东省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开发四十年——“设计之星”;2020年获广州市社区设计师突出贡献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观建筑、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交通建筑设计。在教育建筑、文化建筑、交通建筑、超高层建筑、规划设计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级及省部级优秀设计奖项等设计奖60多项,在《南方建筑》、《建筑科学》、《新建筑》、《华中建筑》、《规划师》、《城市建筑》等各种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主要论文有:《汶川县三江乡中心小学重建工程方案设计》、《党校规划与建筑设计之特殊性思考》、《体验自由教学空间》、《日本灾后建筑应急危险度判定系统初探》、《寻找“逝去”的校园-羌族传统建造理念在汶川校园重建中的实践探索》、《广州国际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中心规划及建筑设计》、《由“特殊行为”到“特殊设计”》、《铁路旅客车站无站台柱雨棚》、《关注“小建筑”融入总体建筑风貌的魅力》、《基于环境行为理论浅淡高校学生宿舍空间设计》、《领事馆建筑性格与地域性文化相容性初探》、《由实验到实践》-广州市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Convolution Filter Based Pencil Drawing and Its Implementation on GPU》等。




参展已建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新建闵行校区李政道图书馆


项目位置:上海

总用地面积:10200.25㎡

总建筑面积:6497.47㎡

设计时间:2012-2018年

竣工时间:2018年10月

项目获奖:

2021年度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优秀建筑工程设计

2020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公共建筑一等奖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八次(2015年度)优秀建筑佳作奖


李政道图书馆建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西侧毗邻计划建设的理学楼群,东侧为第四餐饮大楼,北侧为新体育馆,南侧为工程训练中心。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功能定位以图书馆、档案馆和科学研究所为主,兼顾陈展与会议功能,同时结合李政道先生本人特点和信息时代特征,有限扩充艺术馆及科学馆的职能。从而形成五馆合一的有机整体,担负激励后学、弘扬科学精神、展示人文素养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开展高能物理研究的工作基地。



设计理念

本设计立足于李政道先生三十一岁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辉煌成就,取用“山”的意象,意在激励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设计在对称稳定的体量中引入动感的切割,以笔直上扬的一笔勾勒出动感跃升的遒劲之美,最终生成上下叠置的两个单元。


向西的户外大台阶作为强化图书馆与理学楼群关联的核心要素,将理学楼群的师生直接引向图书馆,也把科学和艺术展览的功能从图书馆室内延伸至室外,营造集户外阅读、观展、思考、讨论、讲演等多功能的活跃场地。


总体构思

李政道先生31岁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了弱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该发现打破了传统物理界对于物理世界是左右对称并且各物理作用对于镜像的事物来说也必然是对称的统治性论断。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来说“对称的世界是美妙的,而世界的丰富多彩又常常在于它不那么对称。


有时,对称性的某种破坏,哪怕是微小的破坏,也会带来某种美妙的结果”。本设计立足于李政道先生三十一岁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辉煌成就,取用“山”的意象,意在激励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坚持不懈、勇攀科学高峰,并在建筑体量、建筑高度、立面色彩等方面与计划建设中的理学楼群相呼应,在总体布局与交通规划上与基地周边建筑保持有机联系。


参展在建项目

崇左市花山岩画展示中心与游客中心


项目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总用地面积:展示中心9997.42平方米,游客中心7960.92平方米

总用地面积:28965.95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8-2020年


崇左市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是桂西南重要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崇左为壮族先民骆越民族聚居之地,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国的左江河畔。花山岩画更因其景观、岩画与中国南方壮族先民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所显示的独特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保留花山岩画的纪念性意义,崇左市政府决定建设花山岩画博物馆及游客服务中心,以此让花山岩画为更多人所了解。


设计理念

整体设计以体现广西的钟灵毓秀、花山岩画的独特壮观为出发点,利用自然起伏的体量和大架空的空间,使游客中心的建筑形体融入周围环境,塑造出既有花山景区特色又亲切宜人的游览环境。



总体构思

设计以左江流域山水格局和壮族深厚的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基于场地的空间格局,因地制宜,依山筑岩,岩盘花山。同时将花山岩画、雨蛙图腾文化进行抽象提炼,将其融于建筑空间布局和体量生成中,形成聚合有序、延绵起伏、统领场地的空间形态。建筑造型如同花山雨蛙蹲坐之势,背山祈雨,从明江边宛如层岩的基座上蓬勃而出。形成望江而踞、峰回路转、以花山岩画为主题的独特纪念游览场所,游客中心与整体环境共同营造出“花山之形、岩画之舞”的意境。

花山岩画展示中心项目主要涵盖数字展厅、临时展厅、报告厅,科研办公等。花山岩画游客服务中心则包含售票厅、贵宾室、餐饮区、教育厅等服务用房以及行政管理附属用房。项目场地总体北高南低,北面有山体景观,南面有江景,景观资源良好。建筑北靠山体,南面入口大广场。其平面布置提供多样性的游客游览方式,并结合多种展览空间,为游客营造既精彩纷呈又舒适便捷的游览体验。



参展未建项目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设计


项目位置:广东省东莞市

总建筑面积:300000㎡

设计时间:2020年9月


校园选址位于松山湖科学城地块,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腹地,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场地周边自然资源充足,基地内山势起伏,湖岸蜿蜒,景色宜人。项目用地面积523. 9185亩,拟分为两期进行规划,其中一期用地面积179.5656亩,二期用地面积344.3529亩(包括湖及山体)。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设面积约124, 719~147, 654平方米之间,二期建设面积约175, 281~152, 346平方米之间。

设计理念

在城市建筑高密度、集约化、综合化的基调下,设计难点在于如何最大化利用现场地形高差设计出独特的岭南山水校园。我们希望积极回应场地的自然条件,从传统岭南书院建筑中提取空间形制,继承并重塑原校区内串联学习空间的大学道,营造与自然相生相融的创新型校园场所。为此,我们提出了:“大学道,山水城”的设计概念,希望串联生活与教学、现代与传统、人工与自然,发展出具有创新活力、复合体验、多维互动空间的新大学道,为校园创造出更多精彩空间。


总体构思


1.大学道
交往道—贯通整个校区的曲线型大学道作为交往模块的核心,取自抄手游廊之意向,联系公共空间与景观,是集聚社团交流、私人聚会、休憩观景、活动宣传、开放组织等多种交往活动于一体的触媒空间,自然与城市空间得以融合,灵感在此处层叠而生。

景观道—大学之道,以景绘意;建筑与游廊围合出丰富多彩的庭园空间,是学校师生重要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景观道采用与大学道一体的流线型设计,取山之姿,借水之形,塑造与自然共融的公共空间,并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景观小品,为校园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2.山水城
生活城—塔式、板式校舍均顺应地势布置,或倚靠丘坡或临面湖光,拥有极佳的视野。餐厅、理发店、生活超市、休息室、排练厅等为生活带来便利的点状功能由生活轴串联,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研城—从岭南传统书院空间演化而成的多组U型半围合体量,顺承山水之势,合理有序地散布在校区中,由教学轴有机联系为一体,汇集类型齐全的产学研用空间。

山水精粹,城园交融,东方气韵,曲水漫道。基于场域,期于理想,我们觅一处可以自洽,同时又顺承自然之理的文化“桃源”。展开山水城院的画卷,画内是鲜活的校园生活场景,是融于自然之境的建筑空间;画外是对生态自然的不息追求,是城市耳畔余音未歇的山水之音。





关于T+Y Studio-汤朝晖+杨晓川工作室



工作室的建立要追溯到1996年。由汤朝晖与杨晓川两位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共同创立、主持。植根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沃土,2003年编制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6工作室。2018年底改名为“T+Y Studio”。

工作室主持人有着海外留学、生活的经历,对西方历史文化积淀与当代设计理念有着亲历的经验,同时强调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自信与发扬。工作室位于广州,成长于岭南文化的大环境。

T+Y Studio团队精神里的T和Y并不仅仅是工作室两位主持人的姓氏代码。同时T:TEAM–团队;Y的意义是YOUTH–青年。这是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设计团队。强调的是团队精神与年青设计者的创作热情。二位主持建筑师坚持以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理念;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在激情创作的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建筑学硕士、博士。

T+Y Studio以其良好的学院派背景,坚持完美的品质诉求、成熟的工程经验、严谨的学术研讨、匠人筑梦的创作态度, 在文化博览建筑、教育建筑、超高层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商业建筑等方向都有所建树,创作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时代气息的建筑作品,并屡获国家及省市级的设计奖项。



关于BBU




【2022 已建built+在建being built+未建unbuilt展】 不仅仅是20位参展建筑师已建、在建、未建的作品展,更是20位老友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命展。


通过与各位参展建筑师的不同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建筑经济飞速发展与变化的15年,也看到了不同喜好、不同选择下,20种不同却各自精彩的人生。


2022年3月11-13日,汤朝晖先生、杨晓川先生将携带已建built+在建being built+未建unbuilt作品于广州.南丰国际会展中心1楼进行展示。


20位参展建筑师将在2022年3月12日于展览现场进行沙龙对话交流





关于主办与策展


主办单位


策展单位


【阿尔法建筑大会】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变化的气候对我们的人居和因忽视而恶化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我们致力于推进寻求更大利益的公共政策,并为所有人培育更强大、更可持续的人居和繁荣、公平的社会。

「阿尔法建筑大会」,为了更好的建筑,更好的生活!

2022年,大会以“X并生”为主题,从疫情、环境、人口、土地、时间、空间等多个维度并生发展的视角,3 月11~13日在广州南丰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涵盖全球建筑新项目、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


合作机构:



关键词:
展会名称:阿尔法建筑大会 内容:建筑展建筑设计展 时间:2022.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