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骥是80后建筑师,
年纪轻轻已经成为广州市设计院的设计骨干力量,
他参与设计的建筑项目有的在国内,
也有的在国外,
有些国家我们甚至无法申请
旅游签证去旅行,
我很愿意推荐这位热爱生活,
热爱运动,热爱工作、热爱家庭的年轻建筑师
——推荐官:关鸣
绿色之春创始人
思想沙龙发起人
黎家骥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郑启皓工作室副主任
我的设计之路
因为热爱而坚持,有挫折也有收获-
黎家骥:
我父亲是一名机械设计师,从小我就常跟着他到设计院里去玩。因为机械设计需要精确的制图,所以他工作台上有着很复杂的图板、滑动的尺子、三角板。
小时候我对这些就特别感兴趣,同时我也很喜欢画画,后来高考选志愿时我选的全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甚至还有珠宝设计,最后录取的是建筑设计。
与父亲的合影
从小我就喜欢胡思乱想,想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青春期的时候比较叛逆,别人不做什么我就偏去做什么,在这方面我觉得可能是作为设计师一个比较特别的点。
高中时期
大学时期
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广州市设计院,跟所有设计师一样,一开始画一些施工图,做各种深化图纸,那时候还没有找准自己的方向,很有幸后来就有机会跟着郭明卓大师和郑启皓大师参与一些项目。
在广州市设计院工作时期
郭大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在意,而且特别有研究,他是一个国画书法都特别在行的前辈,跟他做项目后就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当时也有人会认为这种做事风格相对老派一点,但对我个人尤其是在后来我主要参与的一些设计中,都受到这些想法的影响。
与郭大师和郑启皓老师的合影
我中途离开过广州市设计院三年,那时市场行情比较好,大家都觉得外面的机会多,年轻人都会有去冒险的想法,所以我跟几个同事一起出来做自己的事务所,但很快就碰到了一些经营上的挫折。不过这段经历我至今觉得还是非常值得,有些人会觉得这是走了几年弯路,但这几年对我而言非常有帮助。
创业时期
我原来是在设计岗,但在创业时不光要考虑技术,更要考虑运营,包括跟业主的沟通、团队的管理还有经济上的控制。从项目的前期开发就要开始从业主的角度去思考项目。这段经历让我在之后重新回到广州市院做项目的时候,做设计的角度会更多元一些。
关于“NEO20”
的参展项目
-驻外使领馆的特殊性在于它代表着国家形象和态度
黎家骥:
在阿尔法建筑大会上分享的是我们三个驻外项目,不同于援建项目或者外方业主的项目,这三个项目是我国的驻外使领馆,代表着国家形象,代表着中国的外交态度。这类项目思考会非常多,尤其在前期有很多矛盾要处理。
驻外项目A
中国跟每个不同国家的外交态度都不太一样,比如位于第三世界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使领馆,它的受众和它的外交政策也一定是大相径庭的,我们更多会思考,什么样的建筑形象能够代表目前中国在所在国当地的角色形象,我们在方案阶段会反复去揣摩和讨论这些。
驻外项目A
原来作为建筑师对政治或国际形势的敏感度是很不够的,但从参与驻外项目开始我们思考这方面比较多,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要符合当地的气候、当地人的价值观 、文化观,我们不能做一个跟当地脱钩、格格不入的东西,必须要考虑当地人的接受程度,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还要代表我们中国的尊严和文化形象,它跟援外项目不一样,援外项目只需要考虑当地的层面就可以了。
驻外项目B
于是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国家(中国和驻在国)的文化怎么去用一种建筑语言表达出来,这个我觉得对于建筑师来说比较有挑战,目前我们的几个项目都在比较艰苦或者战乱的第三世界国家。
驻外项目c
比如我们正在建设的非洲使馆项目,设计考察时从该国首都坐车到我们的大使馆,这一段路可能有10公里,放眼看到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棚户,公路两侧是没有铺装的土路,土地上全是垃圾塑料或是丢弃的编织袋、废纸,人们居住的都是用几根棍子撑起来的简易构筑物。
在非洲某国拍摄的当地照片
一眼看过去就像垃圾站一样,延绵10公里的垃圾站,人们生活在里面,在里面拾荒或者拿木头烧火煮一些黑乎乎的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吃。
在非洲某国拍摄的当地照片
车经过的地方,但凡车停下来他们就全部围上来,很好奇的来围观我们手上的手机或者是相机。
在非洲某国拍摄的当地照片
后来和我们的外交官聊天,他说这已经是首都了,是这个国家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如果往郊外再走一点会看到很多人甚至没有衣服穿,光着身子,也没有正常的食物。
给我的感觉地球上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是这样的生存状态,我们解放后的50-60年代,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我们现在能拥有的一切,真的是靠国家领导人还有很多为国家去努力的人牺牲换来的,这让我很触动。
此前我也比较喜欢出国旅游,但以前没有太多的感受到国家在我们背后的支持,而这几次去到艰苦、战乱地区,看到这些苍夷,尤其是从这些破败市区乘车回到自己使领馆,看到围墙后树立起的五星红旗,那个时候会特别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出国旅游的照片
我们国家有这么多人在为国家地位提升、民生改善上做出这么多的努力。做完这些驻外项目之后,我回国就写了入党申请书,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和我们的外交人员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时候,非常触动我,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在为国家奉献。
城市更新就像
时代的车轮
一个时代的开始必然是另一个时代的结束,建筑师在其中的角色只是一个执行者-
黎家骥:
对于城市更新这个话题,作为建筑师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比如在永庆坊改造之前很多年,我因为喜欢摄影经常去那附近的老城区里面闲逛,拍一些胶片。那个时候住在里面的人还是挺悠哉的,能看到很多打牌、打麻将的老人,小朋友拿石板做乒乓球台打乒乓球,小猫小狗也是随处可见。
曾经的上下九老城区
如果从闹市区过去感觉就像进入了世外桃源,尽管可能排水不好供电也不够充足,但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悠然自得的。后来大家都知道的永庆坊更新做了几年以后,现在那片已经都没有了这种状态。
老城区里人们的生活状态
永庆坊好不好?大家都觉得好,是广州旧改的一个标杆,在低收入区出现了很多精品店、咖啡厅、书吧,道路铺装也好了,景观、市政条件大幅度的提升了,但在我看来它原来的百姓生活状态没有了,完全变了一个样子。这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不是一件好事我持保留态度,不管是建筑师还是规划师,其实对于城市尺度的问题,我认为都是很无力的。
在石台上打乒乓球的小孩
悠闲的居民
建筑里的
中国文化
-一种内在精神上无法框定的文化意境
黎家骥:
我们几年前做了一个册子叫岭南特色建筑基因手册,研究从明清开始一直到现在,岭南地区的建筑走向,有哪些被继承、传承了下来,又有哪些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抹去。
比如说以前民居的镬耳墙,或者民国时期一些装饰性的纹样符号,可能随着传统习俗、信仰的消失,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后就被抹去了,没有被继承下来。
岭南基因手册
而一些建筑布局上的例如冷巷、骑楼、架空,它跟地域、气候、地理条件这些客观条件有关,现代建筑也还在继续传承、沿用。其实中国的文化也是一样,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地迭代更新,那么要做怎样的建筑才是有中国的文化自信?
郭明卓大师说过一句话很触动我,他说中国的建筑师跟西方的建筑师差别就在这里,他觉得中国不管是画家、书法家还是设计师,中国人更追求一种意境,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用具体形式框定的,相较于欧美文化,我们更注重一些内在的精神上的东西。
岭南基因手册
要做中国自己的建筑,一定要做大屋顶或是马头墙吗,一定要用木或者用砖吗?其实不管用什么手法什么符号,往往都体现在建筑师自己个人的修养上,如果对中国的文化、哲学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有中国味道的。
我的兴趣爱好
坚持十余年的铁人三项-
黎家骥:
我玩铁人三项有十几年了,最早我也宅,毕业几年胖了几圈,回母校参加活动师弟师妹都不认识我,体检也出了些问题,后来我就买了辆自行车骑车上下班,慢慢开始自行车这个运动。
运动之前的照片
后来我自己出来做事务所,当时事务所的位置在一个水库旁边环境很好,我就开始跑步,绕着水库跑进山里,甚至也下水库游泳,后来听说有一种运动形式能把几种耐力运动结合起来,于是开始尝试玩铁人三项运动。
铁三运动照片
如果能够协调好工作,保证坚持训练,把既定目标完成,还是有拿成绩的可能的,但很多时候执行力没那么强,这个运动确实也很花时间,基本上业余时间都要分出去给这个爱好,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的训练课表、训练时间经常要变。
铁三运动的照片
有可能今天的课表完不成了,我就改一下,不能游泳就回家跑步,不能跑步就等晚上小孩睡了再骑骑行台,必须灵活的去处理这些事情。
运动计划表
影响我一生的
旅行经历
-幼时独自出远门,父亲教会了我独立
黎家骥:
我曾经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年走一个国家,在疫情之前都能比较好的执行。
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其实是小时候,13、4岁去北京,之前也提到过我喜欢飞机,参加了学校的航模社团,后来参加比赛拿了省里第一的名次,学校派我去北京参加夏令营。
独自去北京参加夏令营
我爸爸当时让我自己去,而且是夏令营开始前的一周去,当时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什么都没有,我一个人坐火车去北京逛了一个星期,我爸提前教会我怎样查路线、看地图、看指南针,怎么样去招待所,跟招待所的人沟通,这一次的经历对我后面的成长影响很大。
陪伴孩子
我现在也为人父母了,我觉得当时我爸是非常勇敢的做了这样一个决定,让我自己一个人去旅行,现在我对自己的女儿可能都拿不出这样的勇气。所以此后我没有再参加过旅行团,不管是徒步还是自驾,全是自己去安排,每年拿20天左右的时间找一个国家逛一圈。
如何面对快速
变化的世界?
多学习,多思考,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答案-
黎家骥:
焦虑肯定会有,每次新闻出来,就会觉得怎么又变了,又有新东西来打乱原来的形式和流程。
但既然世界变化这么快,我们也得跟着变,所以“变化”不会是一个太大的干扰项。我跟年轻的同事也一直说,不能只盯着现有的行为方式去做事,一段时间要跳出来看一看,有没有更便捷的“偷懒”的工作办法,去帮助完成我们的工作。
我觉得懒人是推动这个世界的主要的人群。我希望大家能找到好的偷懒方式。比如现在热门的AI,其实就是为了省事,那大家都多去找找偷懒的方式,这不是个坏事儿。
很多时候还是要去思考,人类作为最高等的生物在这个地球上要怎样去为自己创造一个环境,也要为这个星球创造更好的更适合未来的环境,这个是AI代替不了的。
我们是这个星球上的主宰,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给自己安全感。我鼓励年轻人多看书,去思考,不管是对未来还是过去,一些关键的问题能够自己去找到答案,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而不是总依靠外界,可能就会有安全感了。
卷起来还是
躺下去?
-保持乐观,充满希望,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黎家骥:
年轻人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卷起来要么躺下去,没可能半躺不躺的,不光是年轻人,只要是还在做奉献的人,可能都面临这两个状态去选择。
建筑学可能稍微好一点,它是一个很杂的学科,能接触到很多东西,我平时也会尝试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比如说跟运动相关的,去做定制化的运动品牌,或者跟朋友做一些训练营,我觉得只要你有乐观的态度,对这个世界还充满希望,那你一定会去找你适合的位置,而不是采取躲起来的态度。
多出来看一看,晒晒太阳,走到草地上,觉得还有明天,那你一定会去想办法,去跟这个世界融入,去找到能让自己开心的地方,去努力就好了。
如果可以
重新选择职业
我愿意尝试所有的不同-
黎家骥:
我高考的时候还报了珠宝设计,因为我当时很喜欢那些小东西,觉得居然能把矿山里挖出来的东西变得这么精致,同时它也很有文化性,面对不同类型的受众有不同的做法,面对不同信仰的人也有不同的表达,它变化可塑性比建筑还大的多。设计就是这样,我觉得只要是能做点跟当下不一样的东西,我都愿意去尝试。
关于NEO
「NEO」寓意新世代。阿尔法大会自2022年起,每年以资深建筑师及专业机构推荐为标准,面向全国寻找45 岁以下,具有“前瞻性”的杰出青年建筑师/组合/机构,涵盖在中国内地发展的外籍建筑师/组合/机构。
*2023阿尔法大会@NEO20论坛现场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变化的气候对我们的人居和因忽视而恶化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我们致力于推进寻求更大利益的公共政策,并为所有人培育更强大、更可持续的人居和繁荣、公平的社会。
每年有200+建筑师、幕墙设计师、创新材料企业来到这里分享全球新项目、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在这场旅程中,我们期待你能看见思想的碰撞,你能拥有动容的时刻,你能享受老友的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