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论坛】孟凡浩:文化赋形与空间赋能





中国不缺房子

也不缺建筑师

缺的是理性克制的处理

人工与自然的关系


 



line+建筑事务所

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孟凡浩


文化赋形FORMGIVING

 孟凡浩:

中国发展过程中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城市化,同时我们是一个城乡差异非常大的国家,并且留存着很多失落衰败的乡村,我们的发展是透支乡村才获得的城市化。


城市化当中大拆大建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追求极致效率导向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记忆和文化的撕裂。中国其实不缺房子,也不缺建筑师,因为存量的房子特别多,未来也会进入到城市更新和乡村更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缺的是理性克制的处理人工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通过文化赋形的策略,在时间性和自然性两个层面下思考探讨当代建筑设计的立场和态度。设计不是为了简单的回应传统,而是朔源传统表象产生的原因,探寻逻辑,寻找当代语境下该有的状态,完成记忆的延续。

●  图片源自网络


大理洱海
小邑庄生态驿站
Dali Erhai Lake Service Station


●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摄影:王策




 孟凡浩:

第一个项目位于大理洱海边的生态景观廊道,旁边有一些村子散落着,是一个小驿站。我们希望驿站融入到苍山洱海的山水关系当中,让建筑与环境关系产生对话,在山水之畔实现一个真正发挥公共性的基础设施配套。

● 场地原貌 ©line+


场地旁沿着洱海的树林有一个缺口,对着缺口的方向,我们在大地上划出了一道痕迹,自南向北,建筑逐渐起坡,最后形成观景平台。建筑的下方解决一些像洗手间、小卖部的功能。建筑在这里形成了一处微地形,以最小化程度介入环境关系当中。

● 生成图 ©line+

建成之后周边的游客包括原住民都开始使用这个空间,人们可以走到屋顶上去观景。在地面上人的视线是被树林挡住的,但是走到屋顶上之后就可以远眺洱海风景。

●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摄影:王策

建筑整体的姿态是非常低矮的,匍匐在大地上,背后是雪山。整体基座是用毛石来锚固,同时屋面平台又像是悬浮的黑色巨石,用这一组亲自然但具有差异的张力回应公共建筑与土地的关系。

●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摄影:王策

屋顶的下部有地形的高差,我们设计了一个斜坡下到地面,层高也因此得到保证。通过对地形的缝合完成一个与苍山洱海对话的公共空间。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摄影:王策

项目采用的都是当地的材料和构造。基座部分选取了大理当地盛产的石灰石,折板屋面通过实验模拟、现场打样的方式采用凹凸黑色混凝土,卫生间门采用实木牛仔门,木百叶高窗,窗外能看到雪山,兼顾了卫生间的自然通风与私密性。

●材料策略 ©line+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摄影:王策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摄影:王策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摄影:王策

屋面浇筑的时候,考虑到大跨度悬挑的“悬浮”效果和出挑结构的荷载要求,在一次性浇筑的箱型结构空间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上翻梁做法,对屋面结构板做二次浇筑,保证屋面边缘出挑荷载和上人屋面防水处理。

● 底板支模、钢筋绑捆 ©line+

项目所有的材料都是可持续的。我们回收再利用了施工过程中的废旧材料,将钢筋和金属铝穿孔板做成台阶,栏杆,花槽等。

●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line+

我认为空间公共性的前提是场所的开放性。虽然由于其他原因项目一直没有正式运营,但是建筑所有空间都是开放可达的,这是建筑最重要的特点。

●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摄影:王策

● 大理洱海小邑庄生态驿站 摄影:王策

周边的居民以及游客都可以使用这个房子,一个120平米的小建筑它为整个山水之间的景观带提供了一个休憩,休闲的场所,通过差异性可持续的空间为洱海的生态环境赋能。

● 空间公共性的前提是场所的开放性 ©line+



云南

东风韵艺术中心图片Yunnan Dongfengyun Art Center


●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孟凡浩:

第二个项目在云南省弥勒市市郊,项目整个在一个坡上面,限高不能超过十米,我们在限高的情况下,利用地形高差将很多的空间设置在半地下,希望以一种消隐于自然的方式,实现室内外无边界的交融,同时让它能够有很好的采光通风。

●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 摄影:王策

在云南极具地域特色的红土地和“万花筒”等类雕塑建筑群构成的语境中,如何既融入整体又具有标识性是设计的挑战。


● 场地风貌(图片源自网络)

我们希望它有自己的姿态同时又能够融入到整体,建筑的形态可以回归到原始,所以设计了五块石头,中间通过一个玻璃顶,串联起它们。

● 生成分析 © line+

●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用现代化、工业化材料和构造工艺来回应场所文脉是我们坚持的策略。我们希望能在色彩、肌理质感上都能和艺术小镇的环境有所回应。外墙最终采用的是GRC混凝土挂板,在工厂预制之后进行现场安装。


●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 大幅面吊装施工现场 ©line+

●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整个选材过程进行模数化设计,因为形体是不规则的,所以会出现很多非标的状态。模板做完之后通过手工的敲打每一块都不一样,既是工业化的标准制造又有手工感的痕迹在上面。

● 模型验证、实物验证、手工剔凿 ©line+

● 转角非标定制 ©line+

●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建造完成的整体性比较好,通高的广场和内院能给展厅非常充足的采光和通风。中间的门厅和光庭能够去串接五块石头,包括中间的钢梁加上玻璃顶,下沉的图书馆,室内的展厅空间我们在限高下充分利用高差关系,实现空间上的一种尺度收放。

●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 云南东风韵艺术中心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空间赋能图片SPACE EMPOWERMENT
 孟凡浩:
“空间赋能”是line+核心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策略,我们也在前年出版了《空间赋能》这本书。我们始终认为,现在的建筑师不仅仅是履行传统建筑师的职责范畴,更重要的是,建筑师需要参与整个项目全流程的组织运作,架构一套从策划到设计、建设、运营、传播的项目运作流程,最后为项目赋予它一定的社会效益。通过建筑的媒介性为项目形成一种事件影响。

“文化赋形”更多的是强调建筑不仅仅是呈现当下,需要建筑师去对传统的文脉、技艺等进行一些唤起,同时也需要指向未来。

“空间赋能”指的是建筑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当中的一个角色,应对气候危机、经济危机、城乡发展等普遍的社会问题,并且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层面都能释放建筑的力量。

●《line+空间赋能》©line+



深圳

盐田云海驿站
图片Shenzhen Yunhai 

Forest Service Station


深圳盐田云海驿站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孟凡浩:
云海驿站是去年我们在深圳刚刚完成的一个建筑,位于盐田区马峦山山顶上,直面大鹏湾,背靠三洲塘水库,建筑面积大约800㎡。

●深圳盐田云海驿站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设计概念非常简单,就是把洗手间、图书馆、咖啡厅、会议接待等,这几个功能放在不同的标高上。通过一个大的坡道将它进行串接,交错,使得每一层都有很好的360度视野,让景观不被遮挡。

●概念草图©line+


生成图©line+

建筑外立面用的是UHPC材料,这个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自身有着比较好的强度,可以应对施工条件和环境抗性,在工厂当中预制完成后运输至现场拼接安装。


●深圳盐田云海驿站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深圳盐田云海驿站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项目全部采用钢结构来实现大悬挑的造型。架空层当初希望能做一些拓展的空间,事实证明在运营之后,架空层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去的人太多了室内能够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大量的人是在露台上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场景在这里发生。


●深圳盐田云海驿站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深圳盐田云海驿站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深圳盐田云海驿站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深圳盐田云海驿站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项目最后的社会性在于,它为热爱户外的市民们,在这个山顶上提供了一个休憩放松观景的场所。在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各个社交媒体上,大家都在这里展开了全民自发的影像创作,非常精彩。项目现在已经变成了深圳户外时髦的打卡地,甚至在这里举行婚礼和拍广告,所以现在要采取预约的制度进行人流管控。

●深圳盐田云海驿站 摄影: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 举办婚礼场景 ©line+

项目成为各大汽车品牌广告拍摄地 图片源自网络



松阳·飞蔦集 图片Songyang Stray Birds Art Hotel

● 松阳·飞蔦集 摄影:唐徐国

 孟凡浩:
松阳·飞蔦集是我们在乡村当中做的一个很小的存量改造项目,位于丽水陈家铺村,一个历史保护村落里。我们把十栋夯土民居改造成15间客房、1间餐厅、1间观景大堂、1间咖啡厅的民宿。

● 松阳·飞蔦集 摄影:杨光坤

当中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传统历史保护村落如何将历史包袱转换成发展动力的问题,我们的理念始终是保护是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保护。

● 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前©宿集营造社,改造后摄影:陈曦+金子雄

我们改造的策略:一是对当地村落风貌进行研究,用传统技艺对部分夯土墙进行修复,对瓦片、石头等当地材料回收再利用;二就是拆除内部腐烂不可用的木结构,运用工业化的装配式建造模式,将内部狭小空间改造为度假空间。

在传统风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建筑的内部使用场景进行了转换,从原来农民的家,变成了1,500~2,500一晚的高端度假酒店。

● 松阳·飞蔦集 摄影:陈曦+金子雄

整个建造过程全部采用轻钢装配式现场装配。现场缺乏运输条件,村道蜿蜒崎岖,从村口到场地的村道几百级石阶,路面最窄的地方只能一人通行,所有的建筑材料全部由当地村民施工队人力一趟趟地完成运输。

●松阳·飞蔦集 摄影:陈曦+金子雄

建筑立面,基本上就三种材料,石头、老夯土和老木头。门窗的开启扇隐藏在金属穿孔板的后面,保证在室内观景的时候有非常好的框景效果。

● 松阳·飞蔦集 摄影:陈曦+金子雄

● 客房内景 摄影:唐徐国

酒店大堂原来是一座天井夯土民居,我们保留了前堂后室的格局,西侧坍塌的农具间用一个玻璃体量来替换,做下沉观景休息区。

● 接待大堂 摄影:唐徐国

● 接待大堂 摄影:唐徐国

靠近大堂的二层夯土房改造成餐厅,二层用餐区用大面积的玻璃窗和折叠推拉窗来回应外部风景。在场地中段有一组顺着悬崖跌落的三层砖房建筑,利用原来层叠的空间格局,我们把它改造为悬崖咖啡厅、茶室和公共平台。

● 餐厅 摄影:陈曦+金子雄

● 餐厅 摄影:陈曦+金子雄

● 松阳·飞蔦集 摄影:陈曦+金子雄

这家小小的民宿全年的满房率在90%以上,基本上要提前一到两周才能订到房,一年实现投资成本回收。陈家铺村算是国内最早以文旅民宿带动乡村振兴的村落之一,也是偏远乡村的适应性改造的全国的示范点。在2021年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主题展“我们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上,作为中国乡村存量建筑再利用的典型案例展出。


● 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区 摄影:柳炫竹


科大讯飞全球总部
图片
iFLYTEK Headquarters

● 科大讯飞全球总部 ©line+

 孟凡浩:
科大讯飞是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孵化出来的科技企业,因此我们这个总部更多的像是城市公园当中的学校。从设计总图上看就是四个办公单体围合,中间是城市绿轴,最南边是一个核心创新研究院,最北边是一个城市综合体。

● 规划生成分析 ©line+

我们首先通过规划,用一座整体性的城市公园弥合地块间的断层关系,对城市来说,它首先是一个大公园,其次才是在公园中建造总部。总部当中又有很多小公园的感觉,以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活动需求为主,兼顾文化活动、环境美化和防灾疏散等多种功能,总部的体育场每年举办一些很大型的活动,通过屋顶跑道能够将四幢楼整体连接。


● 科大讯飞全球总部 ©line+

● 科大讯飞全球总部 ©line+

针对日照我们在当中做的大量的露台空间,层层叠退。同时在屋面上结合太阳能板,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回应总部园区的时代性与城市性。四个地块内的办公组团在独立运转的同时通过景观廊道相互关联,构建组团式与公共层级相结合的功能结构。

● 科大讯飞全球总部 ©line+


● 科大讯飞全球总部 ©line+


● 科大讯飞全球总部 ©line+

● 科大讯飞全球总部 ©line+



关于Detail X Infinity图片About Detail X Infinity


2024阿尔法大会(建筑论坛)以“Detail X Infinity·以小建大·未来想象”为主题策划展区。


围绕四家世界顶尖建筑事务所近5年内的实践落地和未来畅想,重点展示各事务所项目中对于材质选择、异型结构处理等方面的空间叙事方案。每个项目开创性的细部表达,无不助力着中国未来建筑朝着“无限“环保、高效、创新的建设目标发展。


● 2024阿尔法大会@“Detail X Infinity·以小建大·未来想象”展览现场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变化的气候对我们的人居和因忽视而恶化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我们致力于推进寻求更大利益的公共政策,并为所有人培育更强大、更可持续的人居和繁荣、公平的社会。


建筑师、幕墙设计师、创新材料企业来到这里分享全球新项目、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在这场旅程中,我们期待你能看见思想的碰撞,你能拥有动容的时刻,你能享受老友的欢聚。


【阿尔法建筑大会】,为了更好的建筑,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建筑论坛,孟凡浩,文化赋形
展会名称:阿尔法建筑大会 内容:建筑展建筑设计展 时间:2022.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