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 | 成都麓湖天空浮岛


浮桥是一类特殊的构筑物,是漂浮于水面上的桥,通常没有大型水下固定构件,大多是临时性的,同时仅以通过水面为主要功能。这类兼备设计、功能和艺术的已建成的浮桥并不多见。对设计团队来说,浮桥是一次有趣而富于挑战的经历。



建筑设计unarchitecte

面积347 m2

项目年份2021

主创建筑师:张赫天

设计团队:张赫天、范永刚、张金显、许烜、刘琪、刘静





浮桥的建设意图


这座浮桥,旨在连接麓湖水城麓客岛C9 地块美食岛和日本艺术家关口恒男设计的“成都彩虹小屋”,直线距离70 余米。设计要求“低成本新设计”,需尝试新形式和材料的突破,并需要可以满足十年的使用周期,以及后期的可拆除性。



除了严控的造价,设计团队还要面对浮桥设计中必要的丰富形式、附加除通行外的其他功能、因水位变化而需要处理的驳岸交接方式等等诸多问题。整个设计过程分为大致三个阶段,概念不断演变优化,每一步对于最终的合理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初的设计概念:消失的浮桥


消失其实便是消隐,通过浮桥面层近似湖水色泽的材料,映射天空浮云,并在浮桥两侧及中间局部设置隐藏于水面下的、透水的亲水区,这样就可以在取消护栏的同时丰富浮桥亲水功能,并最终达成尽可能消隐浮桥、水桥一色的设想。



为了最大程度获得浮桥的稳定和消隐,设计团队提出并构想了“预浮力”的概念,就是利用固定在湖底的、可动态收放的钢缆将浮桥在无附加荷载的情况下,加载并拉至额定承载水位后临时固定,钢索未来可随水位变化而调整。



在材料上采用喷砂凸纹处理的不锈钢,反射的同时兼顾防滑。亲水区局部穿孔透水,使之不受浮力影响。在构造方面,首先将桥体分成中段和起点及终点三部分,并探讨了有无预浮力的不同情况,提出了驳岸交接处理方式。




中期设计概念:群岛浮桥

由于造价问题和功能形态仍以通行为主,设计团队开始了新的探索。如果不能完全消隐于水天之间,那何不以聚落状的自然形态融入水岛环境。这样,大小七个覆盖着绿色植被、饱满的自然形态的小岛便错落有致的散落在了水中。



近岸岛屿跨越坡岸即可自然解决水位高差问题;岛屿之间用潜入水下的步道相连,但如果不想体验涉水而过的路径,也可以通过充气皮筏拖拽绳索以到达每个人工小岛,这便有了双重的通过和亲水方式。



设计团队将此作品命名为群岛浮桥。但由于麓湖设计中已有离岛链的概念,所以设计团队提出以原设计中的六边形的形态替换自然形态,满足多节点停留,保持与现有自然景观的对比。




最终设计概念:天空浮岛


最终为了尽量节约造价,同时也符合水域的尺度,设计团队进一步缩小了两个主岛的尺度,调整了岛屿相对位置及其肌理,将可涉水的亲水区缩小并集中至游泳区域周边,并用一个微小的以手动螺旋桨为动力的浮岛代替了绳索皮筏,使之成为可以移动的浮岛。



设计团队期待可以用巧妙与美好的景观去呈现一方处所,使行进中得以体验别样的乐趣;让这座浮桥可以时而局部消隐于水天之间,兼顾实用与趣味,让游人行走于倒映的云朵之上,感受悬浮的自由与暗涌的力量;设计团队希望这些人工的浮岛可以以新的形态融于天空与湖水,产生折叠的群岛效应,与彩虹小屋相伴,于麓湖常栖。




与此同时设计团队也研究了在使用过程中适应未来可拼接的改造性,并已经设计出天空浮岛的2.0 版本,现已取下一个分支进行试验,余下主桥部分将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次改变形态,持续的成为人们亲近天空与湖水的梦幻之地。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α建筑大会】

全球建筑师、艺术家、幕墙设计师、材料商以手稿、视频、模型、艺术装置等形式展示交流


分享年度最新项目、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




关键词:新作,、成都麓湖天空浮岛
展会名称:阿尔法建筑大会 内容:建筑展建筑设计展 时间:2022.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