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U×α大会| 暗淡春色里,一个小小的惊喜和温



阿尔法建筑大会同期活动,思想沙龙150:已建Built+在建BeingBuilt+未建 Unbuilt论坛于3月12日下午在广州·南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有11位建筑师线下、7位线上共同参与,通过他们的分享,看到了中国建筑经济飞速发展与变化的15年,更看到了各位建筑师,因为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喜好、以及不同的选择,而拥有了各自精彩的人生。



主办单位

阿尔法建筑大会

广州城博建科展览有限公司 

 策展单位

广州绿色之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届BBU发起人和策展人
回顾分享




关鸣 绿色之春创始人、思想沙龙发起人

刘晓都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倪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庞伟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冼剑雄

XAA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合伙人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周洧 2006首届BBU发起人之一


以上嘉宾表示第一届BBU是个美好的开始,非常高兴15年后和大家再次聚首,共同回顾了15年的历程。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2006BBU



嘉宾分享



广州城博建科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荔晖女士在致辞中说道:BBU展区及论坛是今年阿尔法建筑大会的核心活动之一,它不仅仅是20位建筑师已建、在建、和未建的作品展,更是20位老朋友们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命展,期待BBU活动的精神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建筑师通过已建、在建、未建的项目来诉说自己的故事。




本次活动由以下3位嘉宾进行主持:

关鸣 绿色之春创始人、思想沙龙发起人

庞伟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周洧 2006首届BBU发起人之一



arQstudio/AMQ 建筑事务所设计总监陈丽乔女士在线上分享了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想法:“回顾一下这15年,过去是2007,当年我45岁,今天是2022,我是60岁, BBU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2014年是关键的一年,是过去到现在的一年,好像那一年有很多的力量,感觉那个时候要改变,生命是选择的综合,我感觉我好像没有什么进步,我就问自己,我自己做得不被遗憾的事是什么?我辞掉很好的工作,很高薪的工作,从0开始,到今天,今年刚好我是60岁,我给自己许愿,我要用40岁的身体,20岁的心灵做设计,建筑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人,我有一个很小的团队,没有工作的时候,我就到处重新学习,我觉得15年后对未来的一些愿望,我有这个建筑的经验,有科技的经验,原创的经验,我现在是自己作一个全体验的设计,把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未来我想花更多的时间,在知识分享的方面,另外一个建筑的角度,就是怎么把建筑做好,怎么把大自然保护好。”





蔡田田建筑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田田女士在线上分享此次活动:“从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之后,对于澳门是影响非常大的,给澳门人带来了很大的自信,触动了很多本土的澳门人各个方面发展的动力,在建筑领域,开展了研究的项目——大三巴牌坊,后期的旧城区改造,是政府的委托下进行;在住宅建筑方面,做得也是很多都是在澳门的老城区里面,保留了一部分的老建筑,重新重建。另外在澳门还布局了一些教育建筑,都有不一样的背景的教育机构委托,有大学附属学校的工程,还有母子学校的焕新工程,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学校建设,焕新工程比较多。对未来的建筑发展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和大家来交流。”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主持人王维仁先生分享了他的已建在建未建的三个项目:“3个项目都环绕着15年前开始做,这种形态在香港变成工具,还有处理尺度的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大尺度的建筑,怎么样利用某一种建筑类型掌握尺度,让建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变成明确的,大的建筑里面是小的建筑,大的建筑里面是城市空间的关系。这一段时间里面,我也有机会回到学生时代,给我启发的传统的聚落,建筑和建筑的关系,建筑和景观,树木和历史的关系,建筑是一种类型,景观也是一种类型,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里面有尺度,同时有建构,设计之后变成时间一部分。
    大概是10年前就开始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一期,赢了之后,做二期,超过10年的时间,建这个校园,建筑量级差不多,怎么加密度,以前用的多层建筑的设计,现在变成高层了,10米到24米,是不同的高度,怎么样平衡这样的关系,我希望做得好的,跟着山水的关系能够加强,中间的景观也能够加强,原来这种规划能够继续完善。
  在未建项目里面还是在做群体,文化管里面有很多大型的设计,怎么串联在一起,是几个中建筑,组成一个城市关系,不是一个大建筑,他们中间形成高层的绿地,下面就形成了跟原有设计结合的城市空间,后面显示了这样的关系,下面开放的连廊的中庭跟上面的城市化,在不同的高层形成了建筑和城市的关系。”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龚维敏先生分享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活动中心项目,他提到“当时规划的时候,在校园的中部保留有很多树的山体,到了2016年的时候,我有一个发现,发现这个项目是所有的校园建筑里面唯一一个没有被邀请要回报,我感觉这是一个机会,进一步重新做了方案,主要的想法是那一片树林,希望建筑能够融入到山林之间,跟山和树紧密的结合起来,希望他能有一些东方得建筑气质,包括环境的气质,校园形成了设计上的欧式建筑,有一个对冲。把各种活动用房,拆借成小的方盒子,把他散落在树林当中,形成一些院落,有一些树木穿插在其中,有一些屋顶的洞口,庭院相呼应,树木可以从当中生长出来。另外一个想法,在建筑的中间,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他也是跟山顶的公园是形成了连续的开放空间,是系统化的,中间也是建筑的活动的空间,另外一个想法,我们是希望建筑能够有一些建构的表型,我们这次做了叠合梁的方式,还有组合柱,把梁和柱子是拆散了,是搭建的状态。”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华南设计中心主任、总建筑师黄捷先生分享了3个项目:“已建的广州海珠客运站即将被拆除,有方案保留,有方案拆除,我当时心里很难受,是我们的作品。现在完成的项目,有已建的北京天桥,正在施工的广州国际金融论坛,还有海外做的项目,澳洲的设计中心。北京天桥的中心,是北京的中轴路,天堂公园的对面,是非常敏感的地方,我们团队我们为了这个项目在北京待了半个月,沿着中轴路的建筑来回走,对北京传统建筑文化做了深入研究,我们提出来了硫光戏影的文化,还用了一些北京传统的建筑元素,现在这个建筑已经成为北京新的文化地标。在建项目是广州南沙的一个国际金融论坛。这个项目比较特殊,我们仅仅做到方案,所以有一点遗憾,因为某些原因,我们没有做全过程。 未建项目是澳洲的国际竞赛,我们在175个方案当中脱颖而出,这个项目实际上代表我们团队最近的设计思想的改变,就是怎么样为城市,为市民作贡献,实际上我们整个的创作思想正在改变,一个在澳洲住宅区的中心地带,实际上就是为整个社区做出贡献,给市民一个交往,共享的地方,我们利用三角形的中厅,环绕,把各种为市民服务的设施集中在这里,我们利用了屋顶,做成屋顶花园,可以做一些室外的演出,在这里非常丰富的日常生活,全部在这里发生。”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NODE)主持建筑师、创建人刘珩女士带来分享,她提到:“2022在上海也做了上海南桥书院的项目,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项目越来越大,我们觉得项目是从人的感知的尺度开始的,一直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书院这里10000米的场地,把不同的功能成不同的个性化体块,进行设计了这个建筑。这个项目在周边有一些场地,基本上我觉得至少体量方面实现度还是比较高的,化整为零的图书馆,实验室,零散的状态,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建筑,能够看到脉络。

这个是美术馆的项目,实际上这个方案更多是全国资源命运共同体的问题,是水资源的前身,未来他跟人的关系是如何存在,我们把这样子的前世今生,包括和人的如何认识这些事情,从一个水转化成啤酒,还原成人们的很重要的生活的活动。因为水的全面的重现,所以更多是空间上的基本的设计,而是对原来的历史的资源的重新的诠释,然后通过艺术的方式反应出来,并且能够把啤酒这个事情给公共的生活。
未建成的项目,希望能够有条件能够实现,这个项目我们在具体设施公共化的努力,这个项目背景比较重要,他也一样是地下,基础设施,地上我们希望中间实际上是有一个教堂,实际上非常低调,他是非常重要的公共的场所,我们希望那个场所我们规划取消掉了,我们希望通过基础设施的公共化,能够转化成精神的场所,看到海,非常平静的地方,这个是我们这几年希望基础设施公共化,不仅仅成为人的公共活动场所,更希望在精神上做一些探讨。”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刘晓都先生带来分享:“我今年也60岁,BBU是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展会,我现在是中年的后半段了,什么是变了?什么是没有变?我觉得很好的是,我们BBU成功的把广州的建筑师,转为了深圳的建筑师,大家都是很好的朋友,做很多的交流。我一直都在想一个事情,其实建筑师的成功,建筑师他的做的东西,其实是跟整个的大的社会环境,区域的,全球的经济的发展状态是有关系的, 2010年前后的时候,正好是在中国的建筑师,受到国际一个很大的关注点。我们的设计项目,都是从小型的,到中型的,到大型的,7、8年之后,这个风向已经开始变了,中国建筑这个风过去了,中国建筑应该怎么做,这个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一些事情,大家要考虑变化,其实是在不断的变化里面。我们要一直面对,一直调整状态。不变的是什么?我觉得很多东西是不变的,可能技术在变,对于我们来说,我觉得我们做一个建筑,对建筑的热情,对建筑的这些事情,我们是没有变的,人的真正的最后本心的东西,也是没有变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倪阳先生分享了三个项目:“恩宁路的改造,主要是拆除一部分,进行作为空间的展示,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周围都是有一些高层,有一些后来建的,有点像室内的空间,我们当时延续了肌理,把功能、体块放进去之后,西关的老楼的条状的肌理做了剪切,这个地方是一个破旧的东西,那些楼都烂掉了,围墙这些东西适当的进行了保留。通过对展览的研究,光线是可以进来,上面都是美术展览,小建筑,下面可以做一些装置性的,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光,产生比较有意思的感受。

韶关龙归的一个粮仓里面有很多旧的建筑,我们进行了整治拆除,这个楼在这个地方有很多层次不齐的条形窗,通过一些稍微秩序一点的设计,岭南地区的设计传承和延续,有水,广场,建筑尺度形态等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探讨,都是用当地的一些比较简约的对当地的材料,手法的运用。原来的圆仓外面是马路,做了适度的回廊,这里面做了新的建筑,每一个建筑都是小平台,这个项目以前没有做太多的设计,做完之后像巴黎大师画的画,有很多创造性在里面。
在建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城市发展与治理研究院,原来是给后勤用的房子,屋顶都没有了,都是铁皮的,我们也是做了增加和改变。整体上来说,还是想通过岭南的手法来进行设计,在原来的基础上升高了一层,岭南建筑在这里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特点,对人的感受进行一些处理,其他方面我们尽量做室外的处理,通风采光,让我们在主动被动当中起到非常好的平衡。”




深圳市立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邱慧康先生带来分享:“15年前,我很想追求一个好方案,我认为一个好方案可以做世界,15年后发现不是全部。首先什么是好?我现在越来越不清楚面上的好,我越来越坚定自己内心什么是好,人民觉得好就是好吗?不干预的人民,他们一定会觉得我们的建筑大、宏伟就是好,但如果很冷静来看,不会认为是好。

    我们做的深圳红树林的竞赛,我们没有机会往下做,最后是跟各方都相互折中的,我坦率来说,最后跟我的初衷已经很远了,城市设计来说,很多并不是很优秀。我怀着各种各样的标准,做了各种各样的竞赛,这也是片区要诞生伟大建筑的竞赛,这个是我们应该折戟于投标建筑,我们进入了最后的定标阶段,所有参加定标的方案都没有中,没有最后拿到项目。这15年,很多事情教会了我,怎么为心目中的好做努力,首先是怀着多管闲事的心态做建筑设计,可以带着一些规划的思想作建筑设计,我所做的事情不能限定在红线内,应该通过设计激发区域的活力,将城市进行连接,这个才是综合提升我们城市质量的方式。还有一点是带着使用者,体验者的思想完成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T+Y Studio-汤朝晖+杨晓川工作室

汤朝晖 :副院长、T+Y Studio主持人

杨晓川 :副总建筑师、T+Y Studio主持人

汤朝晖先生和杨晓川先生在线上进行了分享,他们提到:“我们两个的合作,已经超越了15年,甚至超越了25年,也可能还会有更长的时间,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是超越了个体,融合了团队。他不但是两个人的融合,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的融合,就像这个花山岩画,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就运用到了花山岩画,是我们国家中华历史文化带来的文化遗产。我们很有运气做到这个项目,对项目整个区域做了规划,而且还做了博物馆。花山岩画是3000年以前的,希望在过程当中,设计当中,展示历史和现代的对话场景,希望将自然和我们人文融合在一起,这个是简单的布局。建造的环境是非常自然的环境当中,我我们把花山岩画融入到园区里面去,我们希望将人文的文化融入到自然里面去,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秉承对文化名城的保护,包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很多材料,建造的过程,都是和当地的建造商充分的沟通,做了各种试验,最后形成了天然的,红色的材料,希望达到人文自然的对话。还有一个运气不错的建筑项目,这个项目中标之后我们进行了N年的修改,这里面列了7轮方案优化,在加拿大,在当地的政府部门安排下做了最终的设计。专门安排人带着7个方案到美国去被选,最后选择的是第六个方案。”



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始人汤桦先生通过线上分享:“15年过来,我个人其实没有什么变化,我还是一个建筑师,一直在做设计,这一点也是受到很多影响,在作家的小说中说到:世界上从来没有新式的东西,所有新式的东西都是被遗忘的东西,这句话在我心里占非常大的分量,这句话又很消极,所有的创意都是对过去的翻新。

这次分享的已建成项目是在成都做的国际会议中心,这个方案基本初衷是希望在宏大的政府项目里面,进行一些设计。希望把川系的院子植入到建筑里面,所以首先做了巨大的连廊,连廊的功能是会展建筑,会议中心在开会之前需要这种很大的前厅,作为交流的地方,是连接所有会议厅,对于城市来说,完全开放的,我们希望把这种项目做成具有开放公共性的空间。
    第二个项目是在建的项目是城市公园里面,本来是一个完整的公园,希望进行保留,同时把建筑整个的姿态尽量少占据,把公园的绿地,通过很多的平台,延伸到建筑里面去,公园的延伸,也是让它的排放公共性,景观,都有一个性质。
未建成的项目深圳歌剧院,是最希望表达的项目,歌剧院在任何一个城市,往往就是非常具有雕塑感的公共建筑,深圳的这个位置,我们希望是一个肌理,一系列街区形成的产业,让建筑的性质尽量化解。”


XAA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冼剑雄先生带来分享,他提到:“其实影片,影像跟建筑师有很多的关系,很多建筑师都和电影相关,2008年有一个想法,那个时候电影、短视频不是很流行,那个时候我问能不能做一大集系列的短片,十几分钟的短片给大家看,他不一定是电影,可能是思考,表达方式去拍建筑师、规划师、城市、人等等关系的影片。我觉得建筑师本来,平时除了做设计之外,可能思考的时间更多一点,或者是关注整个城市,空间,规划等等,元素是密不可分的,建筑师不光是做建筑,建房子,更多应该探索城市、人、空间等等的关系。
建筑肯定要和城市相关,城市是谁的城市?领导还是开发商?规划师还是普通市民?艺术家还是商人的?这些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背景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我们经常说,城市里面的人不一定能够理解城市,市民不一定是建筑师,话也说回来了,为什么城市一定是建筑师的城市,作为建筑师,大家都会认为建筑师的使命,是让城市大众通过建筑理解,我觉得这个是作为建筑师的愿望,作为普通的民众,我觉得是不是这样?我们觉得应该融入指导,挖掘城市有生命力的地方,创造城市生命价值,这个才是应该考虑的,本来应该是线下的艺术展,通过影片,通过更广泛一点的形式,依托网络,影像,能够去表达城市和人的关系。”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庞伟先生为我们带来了项目分享:“植物的话题是中国没有解决的问题,植物不是装饰,是世界的根本,人类文明才5000年,植物见证了恐龙,恐龙是1.5亿年,是这样的概念,我们今天和植物打交道,还狂妄到不想植物落叶,植物史就是驯化史,植物也在驯化人。我们做这个项目(不种植物的公园)甲方觉得很好但是很担忧,说你们的规划太简单了,问我订了什么植物,我说什么植物都没有做,广东这个地方阳光好,雨水好,你在地上插一个铁锹把都能长成一棵树,我跟甲方说空气,鸟,昆虫会种,专家里面很多人反对我,觉得我是骗子,也有一个主任直接支持我,我作为建筑师希望在建筑上含金量高一点,希望把人做的事情做到最少,做了一个主路径,一个是分路径,小块儿是最高端的植物学家模仿去做的,深圳还出台了一个2121计划,100年的时间去观察土地上风鸟昆虫带来的种子情况,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不是人种树的公园,成为了第一个自然博弈的公园。”



营造学舍创始人谢应岷先生带来分享,他提到:“我在佛山做设计,属于是小城市,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安逸,我们有时间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说园林,为什么分岭南还是苏州,其实也可以做自己的东西。以前我会为了很多的为了钱、理想等等没有做内心想要做的事情,我们建筑师,50岁到60岁知道天命之后,觉得生命太短了,当思想成熟了之后,觉得需要做的事情时间已经不太够了,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做不到,是不太高兴的。我们是做庭院的做建筑的机会不多,现在的城市,是不是更需要山水的思想,山水建筑。古人为什么他们需要山水画,这个就是山水的情怀,也希望我们对城市要有情怀。

现在很多建筑,城市规划,把园林变成了最后的环节,我们能不能反过来,我们先做环境,再做规划行不行?我们把山水文化,绿植的垂直进行展现。我们根据山水画,呈现我们的建筑,房子,树木,泉水,石头桥都在建筑里面呈现。古人没有太大的建筑才对山很向往,山有丰盛的植物,动物,山有自己的循环,所有的垃圾会降解掉,山里面不会有压抑的情况在里面,还有一个动线,会根据山水画的不断变化去呈现出来。我希望通过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对城市的理解,我们可以呈现不同的一面。”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许迪工作室设计总监许迪先生分享几个未建的建筑。天空之城是比较大的基地,是500千亩的变电站上面做了一个博物馆,博物馆是一条流线,屋顶上做了一个天空之城,供电局什么都缺就不缺电,可以把博物馆的内部用灯光的方式,向社会展示内部的内容,同时把人引到屋顶上面来活动,这条流线跟下面变电站里面的内部使用人员上不交叉。通过围合的金属罩子,在里面进行传感器的划分,主要的目的是城市雕塑,把人引上去之后,把变电站里面的设施做好,起了一个科普的作用。这个设计体现出对时代追求的体现,追求一种现代感。另外一个项目是水花之舞,这个是评委们垢病最大的一个作品,他们觉得这个设计有一点过度设计,我的思想是这样,奉乡后面有一个凤凰山,把大的盒子通过包装弱化掉,用不锈钢窝出形状做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倾斜的,大家晚上可以在平台上看建筑,投影,可以放电影,这样一个设计,山水中间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布局,10年之后,觉得形状不好,可以马上换另外一个形状,可以随着时代去进步,和里面本身的结构不发生冲突,功能使用没有关系。现在大家都在做复杂的东西,我以前也是做复杂的东西,现在是进一步的做干净的东西,但是大家不喜欢干净的东西,他们喜欢里面带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其实里面有很多文化的支撑,地域性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应用。



扉建筑、扉美术馆创始合伙人米笑带来分享,她提到:“我开始做建筑的同时,一直在推动一个叫做无界博物馆计无界不是跨界,回到原初的境界,寻求建筑最本质的东西,其实希望通过空间、环境的建造,达到大家是一起的(空间)。我们花了8年的时间建成的小项目,在二沙岛上,旁边是有音乐厅、美术馆,我们现在要盖的房子,位置就在美术馆,音乐厅旁边,他们的音乐会在大榕树江边,美术馆在围墙里面,想做完全开放的建筑,让大家去享受城市所有的公共性,以及文化设施。
另外一个好玩的项目,一个楼就是一个城市,这个房子大概800平米,有一些住户客厅就是展厅,会有都市农场,会有一个房间像酒店一样,可以用很少的面积,达成共享。
另外一个项目是我们用超过3年的时间说服学校不要拆除,学校整个校园的规划,限定了这个项目是要被拔除,后来发现(学校)在196几年,建成到现在30多年,只剩下这么一个楼,他们觉得无论如何都要留下这个楼,最后变成准备要做改造。”



筑博设计高级副总建筑师联合公设总经理钟乔先生带来了分享,他提到:“10大文化建筑是去年深圳非常火的事情,我们很荣幸赢得了3个项目的设计权,深圳的新美术馆,这个是2016年中标,到现在为止已经快封顶了,在文化建筑里面,到底艺术是不是阳春白雪,可能在南方这个城市里面,大众对艺术的公共参与性,比放在里面的艺术品更重要,虽然做的是美术馆,是放价值很高的艺术品,我们更多是希望让市俗的市民,每天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生活,把他们的审美水平进行提高,这个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情。

    第二个方案是自然馆,是水边,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场所,挖了一个山洞,让城市的人很方便到自然里面来,希望让普通的民众在不需要买票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身边的东西。让周边的城市居民,能够在茶余饭后,到所谓的高大上的文化空间里面来,渗透到空间的角落,让文化的东西,和生活每天都有亲近的机会。
第三个项目是深圳创新创意学院,强调的是文化上的交融结构,凤凰山上拉了一个口子,创造了山体里面的两层高的建筑,创造了屋面表皮的巨大地表,在建筑下面创造了城市有盖的巨大地表,周末的时候,可以开放给周边的社区,居民区使用的地表的场所。
不管是学校建筑,高大上的文化类的建筑,和平时的市民生活,市民的普通低层的生活,能够融入到一起。”


精彩瞬间



















































 精彩回顾 




【阿尔法建筑大会】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变化的气候对我们的人居和因忽视而恶化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我们致力于推进寻求更大利益的公共政策,并为所有人培育更强大、更可持续的人居和繁荣、公平的社会。

「阿尔法建筑大会」,为了更好的建筑,更好的生活!


合作机构:
















关键词:阿尔法建筑大会,BBU,建筑设计
展会名称:阿尔法建筑大会 内容:建筑展建筑设计展 时间:2022.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