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皓山:材料对我来说,是在塑造建筑这个过程中的一个伙伴





你无法越过未来或者现实

去预测我们的做法,

因和果是并存的,

即使现在来做这个决定,

依然会选择跟过去一样的选择,

就是继续做建筑。





黄皓山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设计中心

BIADSC建筑设计一所所长






01

人生中3个重要的故事

STORY

-



 黄皓山:


第一件事:

第一个应该是刚上大一的时候,第一个设计作业做得其实很没有头绪,完全不知道设计是啥,和班上一些有家庭职业背景的同学做出来的设计相比有被降维打击的感觉,和自己预期的有很大差距,但是,第二个作业的时候,做的是空间设计,当时应该是看了一篇关于流动空间的文章,居然有所领悟,做出来一个很高分的设计,就这样开启了进入建筑设计的一扇门。其实对起步阶段来说,这样的鼓舞是很重要的,也很幸运。


第二件事:

第二个应该是回国工作后的第一个项目吧,亚运板球场项目,法国留学回来后加入了黄捷院长的团队,第一次做投标就中标了,当时还挺开心,谁知道才是噩梦的开始,因为造价的原因,也因为自身设计经验的原因,完全失控了,导致最后设计被砍的不成样子,算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吧。

● 亚运会板球场

©BIADSC


第三件事:

在做中大体育馆的时候,和施工单位的合作过程的感悟吧,其实施工单位在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心中都是一个不太好的感觉。中大体育馆是我第一次使用清水混凝土,项目开建的时候心里其实很忐忑,有试过晚上睡不着,怕做出来很糟糕的效果,无法交代,但是施工单位,特别是现场的项目经理郑经理,在过程中一直努力去想办法和我们一起实现这个建筑,虽然还是有些遗憾的地方,但是过程中还是很鼓舞的,让我感觉到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同行一直是怀有专业的情怀的,有时候,你坚持一步,别人就多走出一步,你对一个理想的追求也激活了另外一个伙伴的追求,一起走向一个更好的结果。

●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东北立面

©BIADSC

●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东南侧立面

©BIADSC

●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西侧三层入口

©BIADSC





02

中外教育的差异

DIFFERENCE

-



 黄皓山:


当年在华工接受的教育是比较基础性的知识,最近几年回华工参与讨论了一些教学内容,感觉现在的教学和当年有了很大的差别。


而国外学院的老师很多是建筑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教授一些比较理念性的知识,把学生往培养一个有着正确设计理念的建筑师的角度去推进,不会过于实际的去教学。在国外留学时候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一个游学的过程,对于建筑的理解,身处现场当中去学习所领悟到的内容还是更重要一些。






03

寻求建筑的更多可能性

POSSIBILITY

-



 黄皓山:


2013年左右,看了一本叫《大数据》的书,当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大数据,如何结合大数据来设计建筑可以有多种可能性。我跟做机械工程的同学尝试设计跟现有静态建筑不同的一种动态的建筑,最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施下去,只是经历了一个尝试。


在了解了数字技术后,就觉得我们所做的建筑都太“硬”了,一旦建筑建成基本上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改变,如果要去改造则成本太高,没有了运用大数据进行快速迭代发展的基础,这个是比较可惜的,因为数据获取了之后,反映到应用上,改进,再运用,再改进这样的一系列过程其实是大数据最为有意义的地方。我们现在所有的建筑都是基于过去的数据来设计未来,如何设计一个“柔性”的建筑这个是可以在未来发展一下的。






04

关于项目

PROJECT

-



 黄皓山:


每个建筑带来的思考不一样,2011年时候做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项目,当时这个建筑得到最大的启发是建筑跟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介于环境和房间之间的半室内半室外,或者是半自然半人工空间的使用手法和形式

● 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

©BIADSC


后来做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时候,比较多收获的是对幕墙以及立面细节处理的手法跟技术的积累,怎么样去做一个完成度更高的建筑。


●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BIADSC


中大珠海校区体育馆项目是尝试了清水混凝土,现在有几个在建的项目,也是一直坚持着用清水混凝土的材料来塑造建筑的体型、空间以及更多的细节。中大这个项目对于灵活可变的“弱定义”空间的尝试建筑跟结构一致性的追求等等,都在这个项目里面开始去尝试。之后的项目都会有一点点更多尝试的可能性,一直在往前走。


每一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收获。对材料的使用也一直是尝试的方向,从最初的白色建筑的喜好,到天桥的大理石,到最近一直在使用的清水混凝土,对每个项目施工过程的跟进也会不断地收获经验以更好地控制完成效果。


最近在进行中的项目是河源高新区的图书馆、文体中心,还有上海普陀区的中海剧院等,这些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对于建筑的质量建筑的轻重感把握上的想法






05

材料的运用

MATERIAL

-



 黄皓山:


我最熟悉的材料是清水混凝土,对于玻璃还有钢这些材料也感兴趣,其实在法国念书时,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钢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这方面的,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是一直灌输的理念。无论是清水混凝土还是钢结构,都是对建筑力流的反映,建筑和结构一致性的追求上面,所以材料对我来说,是在塑造建筑这个过程中的一个伙伴。






06

建筑师普遍都很喜欢旅行,

分享一次记忆深刻的旅行

TRAVEL

-



 黄皓山:


欧洲的城市尺度都非常好,包括当时生活的巴黎,还有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柏林等等,基本上只要愿意走,整个城市走下来都是没问题的。在柏林,把所有想看的建筑串联起来,只花了五天就能步行走完。这种城市的尺度让人感觉很舒服,基本上能够通过步行去阅读城市,没有产生片段化的感觉,这种城市才能够在行走的过程中,形成对城市的整体印象。






07

AI在未来是否有可能

取代建筑设计师?

THINKING

-



 黄皓山:


人工智能现在高度发展的都是在一个特定功能或者特定的领域里,即在某个垂直领域,比如说下围棋等,但是人的思维其实是全知识领域的,有广度的,例如说对美的理解我们不会局限于一个单一的领域,而是多个领域的发展共同影响了我们对美这个概念的理解。


我们做设计,有时候所谓的灵感是来源于一个看似不相关的地方,但是又完美契合了设计的任务需求。这种多领域的互通能力其实是现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的一个方面吧。现有的AI可能可以根据现有的信息画出一幅符合当下审美的画,但是无法创造新的美,将来不好说。如果有一个AI可以自由流淌在整个人类文明的信息中,并灵活使用这些信息产生自己的思想,那就真的有这个可能了。





08

关于网红建筑

INFLUENCIAL

-



 黄皓山:


这个事情有好有坏,无论是建筑师还是业主都在讲网红,那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对于一些小的事务所或者是年轻建筑师,跨越了一些原本占有传播资源的大型机构,让自己能够迅速地获得设计名气上的资源,是很有利的。不利的是,因为现在的网络大部分是碎片化,讲究即时快乐,会带来建筑设计上的片面性,或者是大众对建筑理解的片面性。所以可以去利用它,但不能够作为你的设计的目标,那只是一个传播的手法,不能替代在现场的真实感受。网红建筑对于年轻建筑师来说还是有好处的,不能过于妖魔化。




09

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职业,

是否还会选择成为建筑设计师

RESELECT

-



 黄皓山:


无论夕阳行业还是朝阳行业都会有一群顶尖的人。当然在朝阳行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积累或者成就积累。无论哪个行业,都会成就一个人整个生命的获得部分,没有说夕阳行业就做不出好事业。


其实这个问题挺矛盾的,就像电影《降临》中被赋予预知能力的女主角Louis,她预知自己未来的女儿将会身患绝症离世,但还是选择把她生下来开启这段旅程。这种未知的未来和现实其实是并存的,你没有办法越过未来或者现实去预测我们的做法,因和果是并存的。所以即使是现在来做这个决定,依然还是会选择跟过去一样的选择——继续做建筑。





- end -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变化的气候对我们的人居和因忽视而恶化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我们致力于推进寻求更大利益的公共政策,并为所有人培育更强大、更可持续的人居和繁荣、公平的社会。


每年有200+建筑师、幕墙设计师、创新材料企业来到这里分享全球新项目、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在这场旅程中,我们期待你能看见思想的碰撞,你能拥有动容的时刻,你能享受老友的欢聚。


【阿尔法建筑大会】,为了更好的建筑,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师;园林规划;
展会名称:阿尔法建筑大会 内容:建筑展建筑设计展 时间:2022.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