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本身的美学呈现
如果不能代表所在城市的气质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无限复制
建筑本身是缺乏真正的认同感的
佩里克拉克建筑师事务所总监
都市地标
Landmark
何春林:
虽然超高层建筑在未来可能会有很多限制,但不得不承认,在很多城市你一下飞机去市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高耸建筑,给人们带来很强烈的城市记忆点。
对建筑师来说,一个被世人所记住的作品,其实是都市中一个细节的打造,我称之为都市记忆。不管是城市更新,还是新型CBD的打造,我们希望通过城市维度和建筑融合形成对都市记忆的回溯。
我们公司PELLI CLARKE & PARTNERS,完成了非常多世界地标性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马来西亚的石油双塔KLCC,亚太地区最具标识性的作品是香港的IFC,是与新鸿基集团、恒基集团以及香港地铁集团共同打造的城市地标,目前是全球租金最高的写字楼。这些作品它象征着一个城市的标志和文化,我们希望标识性建筑未来通过细节打造能让城市本身的印象更加深入人心。
上海的IFC是我们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作品,也是华东地区租金最高的写字楼,在北美我们刚刚完成了美国西海岸最高建筑Salesforce tower,这也是北美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Salesforce集团的全球总部。智利圣地亚哥大厦作为整个南美洲最高建筑,是南美洲深入人心的作品同时突破了南美洲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未知区域。我们相信通过建筑本身维度的打造也是在创造美丽和精神的标杆。
最近日本有个非常受欢迎的作品,麻布台之丘Azabudai Hill。很有幸跟Heatherwick Studio一起合作,我们负责三栋超塔的建筑设计,这是日本目前已建成的最高楼,通过对超高层本身和文化性建筑结合形成组群,加深人们对建筑维度细节的理解。
我们常常思考什么是未来?什么是都市?我相信未来不光是建筑本身高度这一极限条件被突破,对于建筑本身的美学价值判断,都市的沉淀,尤其是文化脉络的延伸,也会变成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何将建筑本身带入到人们的心中,让它变成城市生活中的共同体,我们觉得超高层建筑形成的符号是很重要的因素,如何打造地标的同时让创新以及可持续元素融入其中,我将通过三个作品的分享让大家感受到我们对于建筑未来细节的理解。未来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都需要将社区认同,未来创新以及文化传承三者融入到其中,缺一不可。建筑本身的美学呈现,如果不能代表所在城市的一些气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无限复制,建筑本身它是缺乏真正的认同感的。
第一个项目我们利用公共塔楼空间的穿插来塑造它的公共性。第二个项目采用文化塔楼的方式,将文化元素与建筑本身融入到城市开发的过程中。第三个是我们近期刚刚中标的目前整个大湾区最有标识性的作品,通过创新超塔对未来都市进行更好的诠释。
美国
德克萨斯大厦
Texas Tower
何春林:
美国德克萨斯大厦是对建有楼宇进行拆除之后的重建项目,也是美国第二大开发商,全球最大开发商之一Hines集团新的总部大厦,同时也是休斯顿目前租金最高写字楼。休斯顿中心CBD区有非常多旧的超高层建筑以及豪宅,在一定时期形成了CBD的核心价值,但随着时间推移,楼宇逐渐老化,没有办法形成新办公楼使用功能上的集合。
德克萨斯大厦核心位置在整个休斯顿的中心城区,疫情后人们对建筑办公空间的需求已经改变,不仅是原有私密性、独立性的体现,而是公共和私密相互穿插,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区,一个230米的超塔在休斯顿的城市中心如何塑造它的独特性,同时又符合未来预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在立面的呈现上,为了保证最大的平面使用效率,它几乎延续了跟周围楼宇一样非常规整的平面布局。但是从近景看它就变得不一样了,立面上材质选取满足更高性能的IGU玻璃,同时通过竖向线条和干净的隐框形式,形成两个体块穿插咬合的关系。
从下往上观察,楼宇低区部分更加开放包容,所有的公众都是可以进入,后期结合灯光将商业空间及社交配套引入,吸引租户及周边社区的访客驻足,形成公共与私密性的串联,近景可以看到项目完成度非常高。
整个楼宇的外立面通过竖向的落地方式,低区部分通过阳极氧化铝结合古铜色不锈钢的穿插,形成局部线条的勾勒,室内的大堂空间非常高挑,三层通高通过局部二层的穿插关系,形成了空间尺度上的呼应。
大理石打造的背景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一楼大厅与配套商业空间直接连通,将人引入到室内空间,将公共和私密性进行穿插,办公大堂整个室内设计我们也有幸参与,将建筑融入到室内空间会形成非常有特性的记忆点,所有的等候空间我们设置了大量的休憩沙发,办公人群在等候电梯甚至遇到朋友的时候,可以在大堂进行相应办公。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空间以外,我们设计了很多公共性的活动空间将室内空间的细节进行局部放大,外立面没有做异形的悬挑和特别多造型上的变化,我们希望业主将所有预算用在材料上,让细节得到最好的体现,通过非常灵活的家居布局,让人从室外进入到室内逐步体会到我们局部的细节呈现。
通过等候电梯厅的背景墙包括一些包柱的使用,把家居设计全部融入到其中形成非常多细节的应景空间,除了标准办公所需要的会议空间和办公空间以外,我们在所有公众可通达的空间做额外的设计布局,这个项目有5% 计容面积的配比给到公众可通达的办公空间,设计上1、2、3层和局部空间形成非常多复合性的使用,包括会客空间和健身房,甚至将一些简单的餐饮空间变成交流和互动的空间。
项目获得了LEED铂金级、WiredScore与美国健康建筑标准认证。我们希望在室内空间受限情况下,后疫情时代人们有更多交流空间的使用可能性,所以户外变成非常重要的塑造因素,在整个裙楼的屋面上方,一共设计了六个户外露台,采用层层推进,往上叠升至200米的最高区。
● 户外露台
在休斯顿街道的两边观察会发现德克萨斯大厦与众不同,因为它造型上通过光影的变化,凹凸的变化形成很强的记忆点。不同于传统建筑本身的横平竖直,这个项目本身在基地条件上做了45度角的旋转,整个楼宇在不同的街景看起来都会跟周围楼形成很强烈的对比图形。
西班牙
塞维利亚大厦
Torre Sevilla
何春林:
我们在西班牙各个城市有非常多地标作品,塞维利亚大厦是当地非常有标识性的建筑,它真正体现了以小见大,通过细节的变化将一个新的办公楼宇建筑,融入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项目同样在整个城市中间的最核心区,它旁边的地块原先是1992年塞维利亚进行世博会的场地,原有建筑都是在6层以下的低层建筑。如何在这个尺度内进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同时满足创新的办公需求和居住需求,对建筑设计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从项目全景上看,大厦全貌很大的特征来自将公园进行一分二的列分方式,形成很好的步行廊道。将超塔建筑植入到端头,公众属性和楼下地铁线形成巧妙的连接,同时将所有公共配套全部放入到负一层空间,塑造非常强烈的标识性。
为了呼应城市的文化气息采用椭圆形的平面布局,非传统的标准布局,让整个公共办公空间更加自由,怀抱状的布列也使得后期的公共业态可以做更多相应的改变。
在立面材质的选取上,高区部分的喷涂铝板全部是用塞利维亚城市本身明亮的橙色作为视觉颜色,建筑本身可以快速从周围的楼宇中跳出,融入到整个城市的核心区。
立面设计上遮阳板通过本身的遮光系统变化可以实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遮阳深度,通过跟幕墙顾问和绿建顾问做大量的配合保证项目达到LEED标准,也通过经济的认证确保整个项目的工区能够进行自行发电,同时保证它的光能使用效率最大化,遮阳板本身的造型也是为了能够满足在西班牙非常强烈的日照情况之下,项目能满足政府对于未来节能设计的要求。
● 外立面遮阳板
塔冠180米的高度打造了360度全城鸟瞰的屋顶空间,这个空间是对公众开放的,室内和室外通过醒目的橙色遮阳板以及可以轻微反光的玻璃形成非常强烈的城市打卡点,局部退台的方式增加了公众的参与性,这也是我觉得未来很多城市打造城市会客厅概念很好的参考依据。
商业群楼部分在政府眼中看来其实不是个必要项,如何与原有的公园形成巧妙结合,塑造具有商业特征的公园是设计的初衷点。
整个屋面都是可渗入屋面,保证自行积水的同时,雨水收集完之后会进行自行灌溉,保证水的内部百分百自循环系统,通过对中间道路切分再结合一系列全透明的人行天桥将两侧的商业裙楼进行连通。
● 商业裙楼
城市的商业不一定需要巨大的空间尺度,更重要的是适宜和舒适。对于在西班牙这座城市来说它不需要一个30、40万㎡的购物中心,它需要的是将室内的街区商业巧妙整合,形成一个适宜尺度的空间,为整个城市和社区服务。
塞维利亚大厦是以小见大很好的案例,项目变成整个城市的核心打卡点同时能够将它的商业巧妙通过合理的进深,提供给周围居住和使用人群空间尺度的适宜性,8米的街道尺度,方便左右两边的人群进行更好的交流,结合外摆空间实现商业室内外空间融合,项目的负一层和二层,三层的连廊保证了整个商业空间两个相邻地块的连接属性。
当整个塔楼外立面材料选用喷涂铝板结合局部陶板的方式,将橙色的视色元素融入到建筑开发的全过程,形成很强烈的城市归属感和记忆点。
我相信中国的很多城市CBD核心区超高层楼宇的同质性,需要建筑师们通过细节的设计,清晰塑造来区分它不同城市的归属感。
● 设计草图
深圳湾
B塔
Shenzhen, China
何春林:
深圳湾B塔是深圳目前在建的最高楼,因为历史原因暂停了很长时间,重启之后对建筑师有非常多的挑战。
熟悉深圳这座城市的都知道,深超总对于整个大湾区的重要性,非常多的超级企业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区域内,包括招商总部、中兴,中电和万科总部,B塔位于中间最核心区,400米的高度形成了深圳湾最新的标志。
可以看到项目采用非常干净简洁的立面,因为它也是办公的业态,我们希望它在非常规整的平面布局基础之上,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它有足够的记忆点。
项目重启之后,延续了原有建筑的基础结构,基坑和结构是没有改变的,在这基础之上如何通过建筑外立面的设计改变,保证它的创新,这是个难点。
中间局部立面细节上的调整,保证整个设计的可达性以及整个项目的完成度,考虑到单层面积有4,000㎡,高区部分通过收筒的方式,整个单层面积能压缩到2,700㎡。如何巧妙将整个楼宇空间更好连接,对首层落客有非常大的挑战。
● 楼层分析
● 室内平面布局
细节体现上,希望未来使用的人会感觉它的便捷性,整个场地占地面积只有1万㎡,28万㎡的总计容面积。
60多部电梯通过串联的使用,将楼宇的人群从低区整个引导到高区,南边、西侧、北侧包括局部东侧设计了相应的四个落客点,南区包括北侧有专属的银行入口空间,这些空间的布局设计,更多是和机电顾问紧密配合实现的。
整个的结构延续了已经挖好的基坑,标准的办公布局如何让它有创新,如何迎合未来,如何拿捏细节,我们尽量保证在整个平面布局合理的同时在局部空间进行了相应的塑造。
● 项目结构图
不同于传统的办公楼宇,我们在整个西南和东北角,增加了公共空间的打造,希望能更好的迎合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公共空间使用场景的改变,首层到二层采用架空的方式,将人引到标准办公楼层,办公空间更为灵活既保证使用效率同时形成非常强烈的记忆点。
● 首层空间
局部立面通过跟幕墙顾问紧密的配合,采用光影的变化将原有干净简洁没有太多记忆点的楼宇变得出位,成为足够强烈的城市脉络。
同时也结合通风器和开启扇的使用保证未来通过LEED 和WELL标准的认证,机电空间未来将藏在中间夹层,整个屋面保证公众可以到达,使之成为深圳新的城市会客厅。
● 外立面细部图
● 屋顶空间
我们希望建筑可以实现社会和商业性平衡,作为建筑师能达到对未来建筑设计发展方向的预期,就好像我们的创始人César Pelli先生所说的一样建筑本身它其实是城市的一个片段,我们也希望通过建筑本身跟城市融为一体,形成最好的城市维度的延续。
● 西萨·佩里,创始人(1926-2019)
关于Detail X Infinity
About Detail X Infinity
2024阿尔法大会以“Detail X Infinity·以小建大·未来想象”为主题策划展区。
围绕四家世界顶尖建筑事务所近5年内的实践落地和未来畅想,重点展示各事务所项目中对于材质选择、异型结构处理等方面的空间叙事方案。每个项目开创性的细部表达,无不助力着中国未来建筑朝着“无限“环保、高效、创新的建设目标发展。
● 2024阿尔法大会@“Detail X Infinity·以小建大·未来想象”展览现场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断变化的气候对我们的人居和因忽视而恶化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我们致力于推进寻求更大利益的公共政策,并为所有人培育更强大、更可持续的人居和繁荣、公平的社会。
建筑师、幕墙设计师、创新材料企业来到这里分享全球新项目、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在这场旅程中,我们期待你能看见思想的碰撞,你能拥有动容的时刻,你能享受老友的欢聚。
【阿尔法建筑大会】,为了更好的建筑,更好的生活!